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4章 慈善事業,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透過貸款控制農民,這是天地會的慣用手段,在雷州也是靠著這個逐步搞成雷州糖業組合的,因而他早就在著手準備自己的小額放貸計劃了,還讓德隆的杭州支行搞了幾個方案出來。

而且去年秋天,浙江北部地區,杭嘉湖地區大旱,從八月至十月連續七旬不下雨,農村凋敝之極。雖然江南物產豐饒,沒有釀成北方那樣的大規模流民暴動,但是現在要恢復生產,蠶桑戶對貸款的需求會更為迫切。

不過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計劃太理想化了。這裡不是元老院掌握了政權的海南,也不是雷州糖業公司這個有暴力支援的托拉斯控制下的雷州。他在這裡即沒有政治上的暴力基礎,又沒有經濟上的壟斷地位。要推行合作社這種新事物,面臨的是無人信任的狀態。

原本趙引弓打算讓德隆在附近絲繭交易發達的幾個鎮上設立代辦點來為蠶桑戶提供貸款,不過他很快就發現,本時空的農村的小額信貸幾乎全部操縱在當地的地主和中農富農手裡的,絲繭行、青葉行也在其中插一腳。共同的特點就是參與放貸者很多,但是每個放貸者的放貸範圍又非常小――基本都是本鄉本土。

在一個大多數農民的活動範圍不超過自家方圓五十里,一輩子也進不了幾次縣城的時代,冀圖設立一個銀行讓農民主動來貸款,堪稱痴人說夢――而且農民是十分多疑的,他們寧肯相信本鄉本土的高利貸者,也不會相信突然出現的銀行――更不說說什麼合作社

蠶農千百年這樣經營下來了,是絕不會輕易的參加什麼一個突然冒出來的“合作社”的。要讓蠶農參加合作社,接受現代蠶業的技術指導,必須得有一個樣本來示範參加合作社的種種好處才行。

民國時代蘇州蠶桑專科學校在當地推行蠶桑改良,也是專門在開弦弓村設立了推廣所。透過不斷的推廣宣傳,一步一步的才將蠶桑改良做下去的,要不是爆發了抗日戰爭,完全有可能在當地成立第一個中國的蠶業農合組織――實際上,當時的開弦弓村和附近的一些村落已經隱隱約約有了這樣的趨勢。

僅僅待在鳳凰山莊搞封閉式的小型生產,那是永遠也不會也沒法子搞出一個合作社的。深入基層四個字並不是白說的。即使是搞農合最為成功的日本農合組織,在一開始說服動員農民入會的時候也是花了很大的精力的。

這幾年浙江的水旱災害相當頻繁,儘管這些災害造成的後果不象當時的北方中原地區那麼酷烈,但是整個農村的經濟依然受到很大破壞,無衣無食的災民很多,自己既然已經聯絡縉紳辦了善堂,收容外送難民,那麼這個農合組織也可以打著“善後地方”的牌子來幹。

以組織難民生產自救為名目,以慈心堂的名義立一個養蠶繅絲一條龍的示範社。使用難民婦女工作。有辦理慈善的這塊大義的牌子在,加上一幫子天主教縉紳後盾,又有復社的交情在,自己搞蠶業組合的事情大致不會出問題。

他當下把李么兒叫來,說了自己的想法。李么兒倒是沒什麼不贊同的。就是覺得自己剛剛開始帶學生,萬一規模鋪大了恐怕難以照顧得過來。

“沒關係,”趙引弓安慰她,“收容來的難民中有很多都是有養蠶經驗的,你只要在技術要求上從嚴把關,我們再提供良種,獲得好收成不成問題。”

“要是這樣的話,在山下也得設立養蠶場。”李么兒說,“善堂那邊人太多,恐怕不大適合養蠶。”

“養蠶場和繅絲廠可以設在江邊,掛善堂的牌子而已。類似慈善工廠的概念。當然要距離善堂近一些,這樣工人上下班不用花太多時間在路上。”

“桑葉的問題怎麼辦呢。”李么兒有些擔心,“蠶種好說,從臨高給我們運來不少,我自己育種一部分,但是現在山莊的桑樹都是新栽不久的,滿足育種場都不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