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7章 臨高澄邁瓊山,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677章臨高-澄邁-瓊山
而南渡江兩岸的大片荒地也吸引著農業口建立種植園。
“這一次,我準備在海口考察一下,為建設海南島北方第一個示範性的農場做好計劃。”
吳南海點點頭:“那就讓獨孤求婚和你一道去。他跟我說想去文昌,以撥付農業口的第一批移民為主,精選一批未來的職工出來。”
獨孤求婚日日干的是赤腳插秧的事,夜夜想的是洗腳上岸的夢,如果農業口建設農墾系統,則會有人有地盤,還天然是計劃經濟的鋼鐵壁壘,與他支援的那一位政治光譜頗為重合,自然不失為一條向上的通衢。故而他對此幹勁十足,是跑部的一把干將。
而這兩人對獨孤求婚的企圖心知肚明卻不點破:所做的畢竟是有利於部門嘛。
這一天太陽矇矇亮的時候,鄖素濟和獨孤求婚帶著四輛馬車,浩浩蕩蕩的從臨高出發了,等日上三竿時分,他們已經在澄邁縣驛站歇腳。
臨高保衛戰勝利後,作為“大十字路”交通規劃的一環,交通口組織戰俘大隊投工三千多人,耗時兩個月,沿著舊時空海南西線高速的走向,完成了澄邁到瓊州府的煤渣碎石路建設,沿途驛站全部整修一新,道路兩邊皆栽鳳凰木。在舊時空裡,鳳凰木植株高大,由於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擔任遮蔭樹的角色,在新時空裡,鳳凰木也被交通部門選作熱帶行道樹,在臨高、三亞等地的道路兩邊鬱鬱蔥蔥地生長著。
現在路旁又有了新得風景,烏黑的電線杆已經樹立起來,環島有線電報的第一期工程大致完成,有線電報從臨高往西,已經聯通了澄邁、瓊山和文昌。
鄖素濟一路過來,入目都是收割完畢的農田,現在農田裡種植的是稻田綠肥:紫雲英。極目望去,已經有了點點綠意。出於長期戰鬥在農技員第一線的敏銳觀察力,他一眼就發現田裡的農夫數量明顯偏少。
“好漢不掙六月錢。”他暗暗地道。
這是一句俗語,現在雖然不是六月。但是秋收秋種的大忙已經過去了,農民顆粒歸藏,開始農閒時分,下地的人極少。過去鄖素濟嘲笑過東南亞土著一天無所事事不幹活。原以為民間這句話只是放在嘴上說說的,誰會放著錢不賺。但是在海南這兩三年,讓他深感這句話蘊含的十足真金。
元老院剛登陸的一年,鄉人見錢如蚊子見血,重賞之下各種建設速度一再重新整理。然而隨著天地會的幫助,農村生活初步改善後,許多人小富即安,雖然還沒有催生出未來的老爸茶。可以東門市周邊的十幾個較為富足的村子裡,已然有許多沉迷“澳洲生活方式”和“元老享受”的人。這些富起來的農夫整日無所事事在東門市上喝茶飲酒,或者蹲在博鋪開大船,他們知道再努力一點就可以過的更好,但他們對眼下的日子已經很滿足了。有的人乾脆連每年冬天照例要徵發的農田水利建設的徭役也不去了,直接僱新移民代勞。
這一點,不只是他和天地會有所感覺,工農業一線和搞民政的元老普遍都有提到。有財經口的元老提出應該適當增加農業稅和擴大工農業剪刀差,使農民可支配收入下降。
這在後發工業國中幾乎是普遍做法,在欠缺海外市場的情況下透過最大限度的剝削農村剩餘價值來建設工業體系。元老院雖然有龐大的海外市場,但是在資金和人力的欲求始終是不滿的。
在財經口的專業人士看來,元老院的統治下的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太快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他們必然會把剩餘積累用在改善生活上――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元老院的工業體系已然是很孱弱的。大量的積累和工業產能必須用在出口商品生產和擴大基建投資上。現在為了滿足民間市場的需求,維持流通券的幣值穩定,不得不加大對本土市場的商品的生產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