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8章 瓊州府城,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微黝的面板反而承托出一種建康的美感。不由得一把攬在懷裡,一手摟著她香肩,一手撩起她的裙襬,摸了進去,額前眼睛面頰……只是吻得情熱。
金喜珊一驚,頓時在他的愛撫下軟成一團,小聲道:“首長……別……”
“叫什麼首長?叫老爺!”金喜珊初承雨露的時候還不習慣叫他首長,到得忘情處總是叫“老爺”,這成了二人之間的閨房私密。
“老爺,青天白日的,讓人聽到了……”
“聽到什麼?現在才六點。再說這院子外人進不來。來,讓老爺好好的疼愛你一番。”
比預計時間晚了一小時吃過早餐,鄖素濟便帶人出門參觀府城,坐轎子前,他看到宅子門前是一口井口有著道道繩索痕磨出的老井,名為“丹椰井”。陪同幹部說府城自古有“七井八巷十三街”的說法,而這個井就是“七井”之一。
鄖素濟的考察第一站是五公祠,這裡又名“海南第一樓”,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紀念的是唐宋兩代被貶職而來海南的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綱、趙鼎、李光、胡銓。五公祠近旁有學圃堂、五公精舍、觀稼堂、蘇公祠、拱橋、荷池、風亭、瓊園等,構成了一組嶺南風格的古建築群落。
鄖素濟在五公祠所到之處安靜,管祠堂的人已在恭候,他是元老,對意識到瓊州府已經改朝換代的土著們來說自然知道分量。當下有人在前引路介紹。
然而這五公祠也不過是座院落而已,並無什麼勝景可以觀覽。又年久失修,到處都有破敗頹墜之處,鄖素濟不覺意興闌珊地。
走出來了。隨行幹部又說“七井八巷十三街”中,每條街巷都有著自己的歷史及傳說,許多街巷裡坊更因居住過那裡的人而聞名。如達士巷便因有明代工部都水司主事鄭廷鵠、“嶺南巨儒”鍾芳等名流鄉紳而得名;金花村與朱桔裡,則因出了丘濬和海瑞,讓不少大陸來的遊人踏足拜訪。
就這樣一個早上,鄖素濟走馬觀花看完了瓊州府城。瓊州原本是個縣城,洪武二年(1369年),兵部侍郎孫安帶官兵千多人開駐瓊島,瓊州隨後被升格為府,置府治於府城所城之中,統轄整個海南,始稱為“郡城”,府城再次開拓城圍,擴築城池。9年之後,府城郡城大體形成,其城圍1253丈,高2.7丈,厚2.8丈,雉堞1843個,庫鋪57間,開東、南、西三個城門,東門原為朝陽門,後改為永泰門,南門叫靖南門,西門叫順化門。郡城如臨高縣城一般,不設北門,但建了城牆樓,叫望海樓。洪武十七年(1384年),海南衛指揮桑昭在城西門外增築土城380丈作為子城,城防體系由此定型。
他走到府城城牆南門與府衙之間鼓樓街的鼓樓,隨行幹部和看門人說了兩句,他便大搖大擺的順著鼓樓的石階拾級而上,撫摸到那佈滿青苔、斑痕累累的牆體以及鼓樓上破舊的房子。
看到眼前一片屋頂,他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許多海南本地文人墨客登高望遠、吟詩作對的首選之地。
陪同幹部給鄖素濟彙報說:按照新制計算,城牆長4100多米,高9米多,寬6米多,設東、西、南三座城門和四座角樓,有子城、月城、護城河。說完為首長指出府城小巷街道的位置,比如東門街、西門街、南門街等等。
鄖素濟發現:東片區由於聚集州府衙門、縣治、府學等機構,其功能為政治、文化、宗教等,於是便有了北帝巷、尚書街、仁和坊、縣前街、縣后街。還有馬鞍街、打鐵街、繡衣坊等一些獨具特色的路名。
“瓊臺書院在哪裡?”鄖素濟問。
作為千年的海南文化中心,瓊州府城的儒雅之風薰陶了無數的文人豪傑。“一里出三賢,五里三進士”,是對明清時期府城人才輩出最貼切的形容。成名後的知名人士也熱心於興教興學,當時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