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2章 驗重擺一式,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略軟的材質製造可替換的叉瓦,以保護比較昂貴的棘輪。
“驗重擺一式”的動力是四組重錘,透過四個鐵鏈驅動的上錘輪分別上錘。採用多個重錘的目的是為了緩解上錘時鐘機扭力的變化,減輕上錘對走時精度造成的影響。上錘輪比重錘的驅動輪直徑大一倍,這樣設計是為了上錘時省力。驅動輪有類似腳踏車後輪那種止逆棘輪,只能逆時針單向轉動上錘(重錘輪工作的旋轉方向則是順時針)。大型鐘機的動力比較強勁,在檢修鍾機的時候,需要放掉所有的重錘以保證檢修人員的安全。為了防止重錘意外墜落,重錘下面是不能停留的,如同“吊臂下方不能站人”的道理一樣。
三部“驗重擺一式”鍾機在經過一個月的測試之後正式投入了使用――原本鍾博士並不打算讓這種試驗品進入實用階段,只打算保留安裝在試驗鐘樓上的一臺做教學展示用。但是企劃院認為既然已經造出來了,就此廢棄太過浪費:僅為生產這三部鍾機就消耗了大量元老技工的工作時間。於是有兩部就被正式安裝到空置的鐘樓裡。“驗重擺一式”它只有一側鐘面,也沒有燈光照明。後來又經過改裝新增了夜間照明系統。
事實證明青銅鐘機的壽命很長,雖然有些小毛病,但是在良好的維護下一直執行正常。在連續執行了三十年之後這三部“驗重擺一式”鍾機才被替換下來,作為澳宋鐘錶業的始祖,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鍾利時在第四部鍾機上做了一些大的修改:他給鍾機設計了兩個同步的鐘面,並且設計了一個簡易的整點選錘裝置,用來在整點敲響一口銅鐘。這個簡單報時裝置只能發出一響。這種可以勉強報時的鐘機被稱為“驗重擺二式”。
“驗重擺二式”剛剛在實驗鐘樓上安裝完成,正在測試中。不過鍾博士對這款鍾機並不滿意,只是驗證下自己的思路是否可行。
“每到整點,鍾都響了嗎?”鍾利時看了看工作室裡的一臺鍾。這檯鐘看上去很有本時空的風格:瓷器燒製的鐘面,木製的鐘殼,黃銅的指標。也的確是由科技部的鐘表車間裝配的。但是裡面卻是另一個時空產得石英機芯。
鐘的背後突兀的拖出電線來,接在一個木盒子上。木盒子裡是鍾博士發明的“鍾氏一號”電池,臨高沒有乾電池,只能採用外接電池的方式給石英鐘供電。
石英鐘錶在舊時空就是廉價貨的代名詞,普通的成品表零售價才只有幾十元。但是在走時準確上卻完勝一切機械錶。元老院在D日前曾經採購了大量的計時器材,除了成品鐘錶之外,還有大量的零散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石英鐘的機芯和石英振盪器。外殼是在本時空製造的,以充分的節約船上的空間。
這些本地組裝的石英鐘分佈在一些需要精確掌握時間的重要的車間――作為管控物資每一臺石英鐘都有編號,元老和得到授權的科技部職工之外嚴禁任何人觸動。
鍾利時間之所以如此重視石英鐘,是因為石英鐘是他們掌握的計時器中最為精確的。一個計時系統需要精確的校表器作為基準。他當初建議大量購置石英振盪器就準備用它來製造本時空基準校表器,在電子元件失效前用帶來的半導體元件做放大器。
鍾博士的計劃是以石英校表器作為母本,再製造一批高精度的機械校表器,本地製造的鐘表就是用機械校表器來進行校對。這個分級的校對系統對維持計時的準確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舊時空,廣播電臺的無線電授時是主要校時方式。臨高這裡暫時還做不到普及這一體系,必須使用校表器。
“是,女兒每到整點都聽了,每次都能敲響。”鍾小英恭恭敬敬的說著呈上一個檔案板夾,上面精確的記錄了每次敲鐘的確切時間。
鍾利時看了下,每次的鐘聲都比石英鐘顯示的時間延後一些,有的甚至延後一二秒之多。這不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