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1章 心知肚明,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量衡未作翻譯換算,磅直接變成了斤,長度單位變成營造尺。孫元化雖然是專家,到底看不懂葡萄牙文或者義大利文,也就跟著一起錯了下去。

呂洋當然是知道的,雖說他的度量衡單位是錯的,但是隻看了看就知道火炮的大致口徑,也算是很專業了。

“正是24斤炮子的。”

“那邊的大炮,不知道用幾斤炮子?”

“那是68斤炮子的。”

“68斤?!”孫元化頗為震撼。在他的感覺中發射12磅炮彈的紅夷大炮就是“巨炮”了。而這船上的大炮,普普通通的就是24斤炮彈,甚至還有68斤的炮彈!

“既然是發射24斤的炮彈,想必要填充許多火藥。”孫元化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我見這炮身甚薄,亦非銅鑄,不知能否不炸?”

明代引進西洋火炮,但是對規範的操炮訓練和使用沒有全盤引進,因而火藥裝填數量、射擊頻率控制到強制炮身降溫都有許多問題,加之仿製大炮的時候材料工藝上的種種問題,因而火炮炸膛事故時有發生。

為了確保火炮的發射安全,鑄造大炮的時候就只有加厚火炮身管的厚度。結果就是鑄造出來得火炮都很重。這一趨勢發展到最後,鴉片戰爭時期乾脆出現了重幾千斤的大炮,發射的炮彈僅相當於歐洲的12磅甚至9磅、6磅的炮彈。

相比之下,臨高的滑膛炮都是採用整體鑄造,熱處理、錘鍛再鑽孔的方式製造的,使用的原料和加工手段領先了數百年,造出的大炮在質量上遠勝於傳統鑄造火炮。

“不礙事。”呂洋微微一笑,“莫說68斤的炮子,就是上百斤的炮子的大炮也無妨。”

“上百斤的炮子!”孫元化吃驚的重複了一遍――在他看來68斤的炮子已經夠駭人了,何況上百斤!

他難以置信的再一次打量眼前的火炮,光滑的炮口,閃閃發亮的炮身,都給他一種很強的視覺衝擊。整個火炮給他的印象居然是――“精巧”。

他的目光投射到炮身下的炮架上,不是他自己親自督造的西洋式樣的四輪木炮車,而是裝在精巧的鐵質炮架上,有許多的鐵桿、轉輪還有些看不明白的銅鐵件,有些似曾相識――和遠西奇器圖說裡的物件相仿,但又不完全相似。

不知道炮身下這一堆物件又有什麼用處?

似乎是為了解答他的疑惑,呂洋開啟了炮身固定鎖,輕輕推動火炮。

沉重的炮身竟然轉動起來,而且是在一個看上去並不健壯的年輕人的推動之下,看得出他也沒使出全身的力氣來。

孫元化曾經在遼東待過,是感受過實戰的人,他當然知道這樣輕鬆的移動炮口方向對實戰的意義有多大。而這個問題就是佛郎機人和傳教士們都沒有解決的辦法!

接著呂洋又迅速的轉動手輪,炮身漸漸抬起,孫元化已然看得呆住了――葡萄牙人調節炮口的仰角使用錘子捶打一塊楔狀木片來調整的,不但調節速度很慢,而且稍稍用力不均勻就會過頭。

人都說西洋有奇器,非中華所有。然而這艘船上的種種“奇器”,遠遠超過了西洋。

事到如此,他原本若明若暗的猜測已經有了定論。鹿老爺就是個“髡賊”!

除了髡賊,普天之下誰能造出如此精巧奇妙的器械?廣東發生的事情,多多少少已經傳到了孫元化的耳中――特別是他和澳門的耶穌會信件聯絡相當頻繁,又僱傭有葡萄牙人在軍中服務,因而掌握的有關元老院的訊息比朝中一般官員來得詳細的多。髡賊的“大鐵船”、“鐵快船”、“大炮”和“快槍”等等新奇事物他都知道。

眼前的船雖然是廣船,但是這大炮卻是不折不扣的澳洲貨!鹿老爺還有眼前的這個年輕人都是澳洲人,這座屺母島上的山寨,也是地地道道的“髡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