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4章 索尼亞(八),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擋,對縱谷影響不大,此時又恰有一太平洋暖流經東海附近北上,因此縱谷地區的平均氣溫比西部平原地區要高。以1月份為例,臺中的氣溫為16攝氏度左右,臺南為17攝氏度,而花蓮的氣溫是17.1攝氏度,臺東為18.9攝氏度。全年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以上的月份,花蓮有9個月,臺東長達10十月,都比西部同緯度的平原地區長。雨量也很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花蓮為1260毫米,臺東為1840毫米。除7-10月份雨量較為集中外,其他月份降雨量較為平均。這種溼潤的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看到這樣的描寫,索尼亞暗暗奇怪:元老院在花蓮、臺東地區有氣象觀測站嗎?好像是沒有誒。那他們是從哪裡得到這些資料的呢?

繼續讀下去,下面是土著的情況

“目前在臺東縱谷中生活的土著居民為阿美族人。其中南部的阿美人自稱Amis,而北部則自稱為Pangcah。

“一般認為,在這裡居住的阿美族人是目前在臺灣島各處的原住民土著中人數最多的一支,其源頭可能可以上溯到3000年之前。臺東縱谷阿美族人在臺灣島的發祥地,因此有學說認為其有可能是從太平洋上航海到達臺灣島的。

“在東經121.30度,北緯23.26度的舞鶴臺地,尚殘存有兩根大石柱。據阿美族人傳說:系其祖先留下的遺物,名為掃叭(sapat)。據現場考察,該石柱屬於新石器時代遺物,高8米,寬2.3米,厚1米,其頂部上端有建築房屋的雕鑿痕跡,傳是舊阿美族首領住處,該遺址區分佈約成一橢圓形,範圍南北長約六百米,東西寬約四百米,區內大石柱、陽石、陰石遍佈。

“關於其來源,當地阿美人有許多傳說,被其認可的是他們始祖的傳說,內容如下:

“在太古時期,nakaw與sera這對兄妹為了躲避洪水,乘著豬槽漂流到cilangasan山頂。他們兩人結為夫妻,在此居住、耕種。但這個地方蛇很多,不適合定居,於是他們下山移居到迦納納,但此處缺乏耕地,無法謀生,最後遷移到現在的奇密社定居下來。而留在迦納納山上舞鶴社東方山上的石柱,就是他們當時住屋柱子的遺蹟。”

這又是一個洪水傳說!又是洪水之後兄妹姐弟之間婚姻!索尼亞心想,類似的故事在她考察過的很多地方的民族都有。難不成這是上古人類真正的記憶嗎?

筆記本里附著簡單的地圖和相關博物畫索引--不過索尼亞剛才並沒有看到,大約還沒有被繪製出來。畢竟專業的畫師還是太少了。她很想看一看石柱和遺址的博物畫,心裡還藏著一個不太現實的假想:如果把這些拿到里斯本的公會去發表,自己能獲得多高的榮譽啊!

當然了,不光是這個,任何一次遠端勘探隊的報告,都足以讓她成為全歐洲博物界的名人!遠東考察的開創者!

“阿美人是母系社會,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為母系傳導。但是在對外的事務中依然以男性為主導。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

“每一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酋長和頭目,但是其社會階級並不嚴格,部落的頭目並非世襲而是選舉產生的。部落裡也沒有形成類似‘貴族’的階層。經推選出來的頭目在部落中具有相當的權威,除代表部落與其他部落來往外,部落中的任何糾紛他都有裁決權,族人也必須尊重頭目的決定。”

……

索尼亞如飢似渴的讀著筆記,儘管這是一份考察報告,並不是文學作品,而且她讀起來還得經常查閱字典,對她來說卻比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要來得吸引人,想要一口氣把它讀完。

直到牆上的掛鐘敲打了三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