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74章 女歸化民的新生活(二),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474章女歸化民的新生活(二)
萬紫閣原本只是82號的一個裁縫室,專門為元老和生活秘書們服務。裡面的裁縫是最早一批接受現代裁縫技術的歸化民職工。
這裡不但製作現代款高階時裝和各種改良漢服,還有本時空第一批製作現代款式的女性內衣和長襪的企業。
“……洪元老和紡織系統的幾位元老在沒有尼龍、萊卡等人造彈性纖維的前提下,嘗試了多種天然彈性纖維,又和機械部門合作開發了針織機,生產出來了第一批絲襪產品,一經問世便獲得極大的成功,填補了該領域產品國內空白。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大量出口歐洲各國……”(紡織工業志1700版)
隨著業務不斷擴大,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多,這個小小的裁縫室從82號裡被分了出來,成為獨立的服裝公司,雖說還是高階路線,但是服務面卻大為擴充套件。歸化民和土著只要付得起錢也能“元老般的享受”了。負責人據說洪元老的一位退役的生活秘書,曾經在82號裡服務過多年,手藝精湛,在元老和本地大戶中人脈甚廣。
現在它在東門市單獨佔據有一座三層磚木結構的小樓。內部設有試衣間,製衣間、貨倉和設計室等等。是臨高乃至整個海南島的時尚中心。萬紫閣在總體風格上走得是“兼收幷蓄”的“明澳雜糅”風格,風格上,對大戶們相當友好。可以說既滿足了他們“嘗新”的願望,有不至於太過“前衛”。本地大戶人家太太小姐們多來訂製。有些款式雖然她們嫌棄“大膽”穿不出去,也要到這裡定上幾件在閨中穿著,否則便是沒了面子。
對於廣大歸化民女性來說,萬紫閣也滿足了她們穿“穿漂亮衣服”的慾望。消費慾一旦被激起就變得難以抑制。許多女職工會攢幾個月乃至半年一年的錢買一件萬紫閣品牌的衣服。
萬紫閣的門臉很小,在繁華的東門市街道上很不起眼。何曉月因為是員工,並不從門臉進去,而是走旁邊的小巷裡的員工通道。
一進門,她就拿出了胸牌朝著看門人晃了一晃。這裡的看門人和臨高大多數地方的一樣,都是在軍事行動或者因為工傷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萬紫閣的這位看門人年齡大約有三十歲,失去了一條胳膊。
他穿著一件靛藍布的職員工作服,胸口釦子上綴紫色鑲兩條白邊的綬帶--這表明他是一名獲得“工傷綬帶”的殘疾工人。這類綬帶授予那些在生產第一線因公受傷達到“中殘”級別的產業工人。
他微笑著點點頭,並沒有看何曉月的胸牌--她來這裡上班兩個月了。看門人早就認識她了。
“何姑娘你來得真早!這才六點半。”
“早來車不擠。再晚人太多了。”何曉月說著從牆上拿出自己的工卡,在打卡機上打上卡,快步走上了樓梯。
一樓是門市部,這不是她工作的地方。但是每天她還會去轉轉,瞭解下什麼款式賣得好,哪些產品更受矚目。何曉月雖然不懂什麼叫“市場需求”,但是知道受歡迎的產品多是有某種共性的。沒有人教她,但是她會自己默默地總結。
二樓是製作工場,相當於一座小小的製衣工廠。何曉月原本就在這裡工作。
她被分配來得時候,擔任的是工場的“工藝員”,這是一個有技術成分的工作。具體工作是把設計師的畫稿分解成裁縫工人們可以操作的裁片,制定裁剪工序。同時監督服裝製作,檢查質量。
何曉月的傳統女紅技術非常紮實,又在培訓班裡系統的學習了裁剪和製圖,幹起這個來得心應手。不過,她是不甘於僅僅擔任一個“工藝員”的。雖然這個職務已經讓她躋身於“幹部”行列,但是何曉月更憧憬的是三樓上的“設計室”。
設計師是整個萬紫閣企業裡的“金領”職工,不但人數少,待遇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