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16章 繅絲車間(二),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么兒看他面色突變,不覺奇怪,問道:“你怎麼了?”
“嗯嗯,沒什麼……”陳霖趕緊掩飾道,“我只是擔心到時候沒這麼多的蠶繭收。”
“這個麼,我準備一開春就自己養蠶,”李么兒說道,“養蠶的地方我也準備了。自己養一部分,再收購一部分。你二叔說了,南沙村會全力幫著豐生和。各家蠶繭全賣給廠裡,婦女們也來幫忙養蠶採桑,村裡各家的桑葉優先供豐生和用……”
陳霖暗暗叫苦,心想二叔你這是不把豐生和的牌子搞臭不罷休啊!這麼一搞,以後咱們一房還能在村裡立足麼?
“……不過我是不贊同他的做法的。我們是辦廠做生意,不是官府支差,不能靠命令叫人家做事,你說對不對?”
“是,是,首長英明!”陳霖連連點頭。
“所以我的想法是採用合作社。這個法子我們在海南用了很久了。大家合股來養蠶。”
合作社模式是元老院在農村推行的重要生產-經營模式。從最初的馬嫋鹽場合作社,到後來的雷州糖業聯營,在元老院治下的農村,天地會扶持了大量類似的機構。在經濟作物的生產-加工領域尤其多見,可以說是相當成熟的模式。
“我和你二叔也談過。大致是我們成立一個合股公司……”
李么兒簡單介紹了一下具體的合作方案,方案並不複雜,無非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各自領股。賣了生絲之後參與者根據佔股比例進行分紅。
“……這個法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用過,大家反應都不錯。我想在南沙應該也會推行的很順利。尤其是我們還有你和你二叔的鼎力支援。”
李么兒說這話的時候,十分認真地注視著陳霖。年輕人的臉不由自主的紅了。
“小人一定效勞,分紅不分紅,其實小人也不是太在意,只要能讓族人得以溫飽,南沙恢復元氣……”
這並不是陳霖忸怩作態,而是肺腑之言。
“呵呵,你說得真是有夠一本正經的。”李么兒忽然笑了,笑顏如花,彷彿少女一般,陳霖的心神不由地一蕩,他趕緊收住,垂下目光分辯道:
“小人是真心話。”
“真心不真心,我也不在乎。”李么兒笑道,“你有這個態度就好!”她嘆了一聲:“自古最難的就是做事。你若能全心全意的幫我做好這件事業,分紅什麼的確也不必在意了。”
出了繅絲車間。李么兒又帶他到了西跨院,參觀這裡改建的“織線車間”。
織物是透過縱向排列的經線和橫向排列的緯線互相交織而成的。繅出來的絲並不能直接作為經緯線使用,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前道工序織成經緯線才能上織機織造。
織造絲織品所需要的經緯線大致需要經過翻絲、並絲、捻絲、漿絲、牽經、搖紆等多道工序才能製成。在這裡,李么兒並沒有引入什麼新技術新裝備――沒有合適的動力機。所以裡面的各項裝置看上去製造精良,本質上和改良腳踏式繅絲機並無不同。陳霖一看,就大致明白改進在哪裡。有些改進他過去也想到過,還畫過圖樣給鐵匠、木匠去看試做。結果要麼是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了,看上去亦是一模一樣,但是裝上去之後卻不能如他設想的那般運作,要麼澀滯難行,要麼運轉不了多久便開裂折斷。
澳洲人果然機巧無雙!陳霖心想。但是對陳霖來說,眼前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又不僅僅是“機巧”那麼簡單。那個連線的軸臂,一模一樣的東西,澳洲人能做得又細又韌,自己找最好的鐵匠來造,卻只能做得粗笨不堪……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僅僅看那些木製部件,也能看出澳洲人做得和本地木匠做得差距極大。一樣的東西,澳洲人做得部件要小得多,也精巧的多,甚至表面看著也比本地物件看著舒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