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22章 威逼利誘,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敢!”
“草民絕無此意!”
“那伱們大可不必擔心銷路的事情,不出十年,我元老院必定席捲天下,伏波軍的步伐走到哪兒,元老院的魚花就賣到哪兒。凡有魚塘處,必有人工魚,就是遠隔重洋的婆羅洲也去得。”在張梟的規劃中,九江將與舊時空一樣,成為全國甚至輻射整個東南亞地區的魚苗繁育中心。
“不僅如此,”張梟起身,撲扇了幾下扇子,道:“與我同行的李元老,還有計劃同時打造一個蠶桑業改良與推廣基地,充分發掘珠三角的資源稟賦,讓本地生絲參與到國際貿易體系中去。你們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李么兒今日外出考察去了,張梟便代她談起了蠶業。
“蠶桑改良?”
“在座的想必都清楚,絲綢是廣州府的一大產業,粵緞和粵紗遠近聞名,行銷海外,可惜啊可惜,粵緞之質密而勻,其色鮮華光輝滑澤,然必吳蠶之絲所織,若本土之絲則黯然無光,色亦不顯,止可行與粵境,遠賈所不取。”
曾興祥道:“張父母對本鄉物產真是瞭如指掌。不錯,以土絲織者謂之絲紗,價亦賤,佛山紗亦以土絲織成花樣,皆用印板,生絲易裂,熟絲易毛,九江繭、龍江繭俱劣。”
正是由於本地蠶種的問題,蠶絲質量遠不如江南,以至於本地知名絲坊不得不採購湖絲作為原料生產粵緞和粵紗。所謂香雲紗,也是民國初年的發明,西樵民樂村村民透過對織機進行改進,運用起綜的小提花和人力扯花法,創造出的具有扭眼通花團的新品種。此時距陳啟沅開辦第一座機器繅絲廠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
陳啟沅開辦繅絲廠之所以能搶佔一部分國際市場,全是靠繭市對蠶繭進行汰選,把優質的繭輸送機器繅絲廠透過較高的技術手段進行加工,自然加強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劣質的繭則賣給足踏繅絲機與手繅機經營者繅絲,其產品投放本地絲織業。從整體蠶桑區而言,蠶與桑的質量毫無改變,自然繭質也難有改良可言,這就是近代粵絲改良的真實情況。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機器繅絲廠的出現,廣東土絲根本就入不了東西二洋商人的法眼,在道光以前,國際貿易對珠三角地區蠶業刺激作用並不大。
張梟繼續道:“魚、蠶、桑,諸位的家業都繫於此,為了完成這番大事業,還需興建一所新式小學和一所農業技術學校作為配套。”
若是尋常人聽了,早就喜極而泣,叩謝皇恩了,但明朝的這些“人精”肚子裡多的是彎彎繞,他們的疑慮用現代話說,就是“那麼,代價是什麼?”
關伯益站了起來,道:“張父母思慮周全,可真真是我等之再生父母。不知要如何才能報效?”
“報效就不必了,不過之前我也說了,得按我們的規矩辦。”
“願聞其詳。”
“相關產業必須公司化經營,魚苗繁育公司也好,蠶種公司也罷,學校也罷,都由元老院出人、出技術,在座願意參股的出塘、出地、出資金。各宗族進行公司化改造,以族產為啟動資金,利潤扣除擴大再生產所需資金後按股份分紅,考慮到各族族產為全族所有,那麼族中男丁理所應當均可佔股,公司經營須符合大宋《公司法》的規定,賬務按新的會計準則執行,財稅局派人定期審計……”張梟便將元老院那套對宗族實施的公司化改造要求提了出來。玩陰謀詭計,他們這幫現代人絕不是士紳的對手,元老院也不屑於跟他們鬥心眼,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要打就打明牌,要玩就玩陽謀。
張梟透露的訊息一個比一個令人震撼,鄉紳們一時竟不知該喜還是憂。喜的是這位張縣令對九江似乎情有獨鍾,憂的是“得按我們的規矩辦。”
“這……能否容學生回去與族人商議再做答覆?”關伯益問。
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