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6章 普法式打官司(二),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636章普法式打官司(二)

庭審那天,十里八鄉的婦女都到了九江大墟的大營,雖然審的不是黃氏離婚案,但其他案子也大大滿足了鄉民們的吃瓜心態,夠她們一兩年的飯後談資了。跟著縣長一起下鄉的醫療隊在完成流行病調查之後,也在大營外搞起了義診,熱鬧非凡,不知道的還以為本地新開了一處墟市。

張梟對這樣的情景大為振奮,在他看來人來得越多越好,這不僅僅是“普法”,更多的是把新觀念新思想潛移默化給群眾的大好時機。所以他的“下鄉”出了視察和摸底之外,也還有一定的“表演性”。

張縣長並不認為自己的“表演”是虛頭八腦的東西。很多新事物新思想,如果沒有能帶給人強烈衝擊的事件,是很難散播開得。正如過去鐵路的開通,極大的震撼了窮鄉僻壤的百姓,給他們的界觀帶來了巨大的裂縫。這比幾個鄉村教師拿著掛圖和課本去講課來得效果更直接有效。

所以這次不僅有巡回法庭的開通審判,醫療隊的義診,還有文藝小組來演出木偶劇――廣州光復之後,便從臨高抽調部分藝人到廣州,又就地招收了一批藝人,組建了廣州木偶劇團。但是將原本的臨高話唱腔唸白改為現代粵劇唱腔唸白。

事實證明,在文藝活動極度匱乏的時代,這種“地方化”的改造非常適應環境。這個提前誕生的“粵劇”木偶戲很快就大受歡迎。在廣州天天演出,一票難求。原本一個劇團很快膨脹起來,分成五六個演出小組,到處去演出各種“新戲”。

為了防止文藝團體長期吃皇糧“僵化”,文宣部門在前不久出臺了一個政策,原廣州木偶劇團的演職員可以自行離職“下海”組劇社。今天到九江的,便是其中一個劇社。演出的劇目自然都是文宣口的新編劇目。其中便有宣傳婚姻自由的《花錢》――實際上是從《羅漢錢》改變來得。

張家玉對這些玩意感覺非常新鮮。地方曲藝戲劇在傳統社會中地位不高,雖然有“忠孝節義”類的情節,有一定的“教化”意義,但是對於官府來說,更多的還是認為其“誨淫誨盜”。對戲曲演出多有打壓。有時候只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正風化”,就將當地的戲班演職員拘來杖責枷號。

像澳洲人這樣不但不加限制,反而大張旗鼓的“官辦”,還鼓勵組織新劇社,到處演出,以此來宣揚自己的理念,這對張家玉有了很大的衝擊。

在張家玉這樣的傳統文人看來,教化百姓便是要一本正經的聚集在縣學、府學,至不濟也得在衙門口,由官員或者本地大儒宣講忠孝節義。這樣才能體現出“禮”。

澳洲人居然用這樣的手段來“教化”,真正是匪夷所思。不過這演出的內容全屬全是澳洲人宣揚的各種離經叛道之論,倒也算是相得益彰。

張家玉看著周圍的人忙忙碌碌,看什麼都覺得新奇。在營地裡和九江到處轉悠,看到什麼新鮮事都要去看看問問。張梟也吩咐相關人員,對他不必限制,任他遊歷,對他的問題,只要不涉及到秘級的,全都可以如實回答。

張家玉只覺得跟著張首長下一次鄉,真是勝過自己過去十幾年的生活閱歷!這臥底真是沒白乾!

他對梁心虎對歸化民司法幹部的培訓尤為感興趣。因為司法部門需要的專業人員缺口十分之大,但是這種培訓比較漫長,並不能靠短期突擊培訓就能收到成效。所以相關的培訓是滾動式進行的。以老的歸化民法官、檢察官為核心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將新招收的學員分配到小組中。每個小組不超過五人。採用以老帶新的方式,課堂學習和實習觀摩相結合。

學員進入學習小組之後,早晨體育鍛煉,隨後講解法律法規和司法觀念,午後到各個法庭觀摩審判,晚上寫心得並由各組長灌輸臨高的新社會理念。

經過三個月學習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