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5章 逍遙墟風雲(二),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而是不得不為了改善貨幣流通做得改良。
紙幣固然印刷、使用和運儲都很方便,但是實際運用的結果是財政和金融口的元老都頗有煩言。的確目前基本上各級貨幣都發行了對應的紙幣,而且流通也尚屬正常。但是其中曝露的弊病卻是與日俱增。
元幣,半元是問題最小的,因為這些紙幣基本只在廣州和海南通行。外地的人平時很少用這麼大面額的錢,又沒信心拿它囤積儲蓄,把身家性命放在一張紙上。
而廣州和海南,元老院的政策推行最為深入,從耄耋老人到黃口小兒,都聽過防假幣的宣講,看過貨幣防偽的宣傳畫。真鈔也見過不止一次,就算仿造者有天大的能耐,也沒法做到和真鈔一摸一樣。
因此就算出現過幾次假幣案,在廣州和海南都沒發生大規模的流通。
同時,用大額貨幣的人也愛惜,錢都放在專門的錢夾裡,輕取輕放。流通了很多輪都和新的一樣。
但是小額貨幣問題就大了。尤其是分幣和文幣。一方面,元老院出於成本,在小額貨幣上沒有做精細的防偽手段,一直以來採用的都是特種紙張和鋼板印刷防偽。這樣的後果就是在廣州周邊區域曾經多次出現變造貨幣的案子:鋼板印刷的技術並不難掌握。假幣販子可以刻制錫板,也會想方設法洗掉小額紙幣上印的面額,然後用錫板或者銅版印上新的面額圖樣。也有使用已經退出流通的糧食流通券進行偽造。雖然這樣偽造出來的假幣和真幣對比端詳很容易發現不對,但是對防偽意識不強的群體有很大的迷惑性。這類變造假幣儼然已經成為主流。
另一個問題就是小額紙幣的損壞太過嚴重了。
在稅務局,德隆銀行的基層,都出現過視窗工作人員,忍無可忍,拿出一疊破破爛爛的紙,向上級抱怨的情況。幾千張像廁紙一樣皺巴巴的一分紙幣,需要每張仔細攤平,辨別真偽,點清數量,對視窗的人是莫大的折磨。
而這些部門,往往關門後還需要重新清點一次。
小額紙幣盛行的基層銀行,業務量大的時候,經常出現兌換排起長隊,清點工作也要加班到深夜的情況。
後來經過核算,一文的紙幣流通不超過30次就需要回收,但是流通成本遠高於銅銀合金的拾分硬幣。
因此,本來指望紙幣薅鑄幣稅的五道口元老,一直想推行小額貨幣硬幣化。
經過簡單的梳理和和工業口的商議,最終定出的方案是發行四種銀幣,即壹圓、半圓、貳拾分和拾分。後兩者採用銀銅合金。同時對應發行四種面額的銀幣兌換券。
另發行伍分和壹分兩種分幣。同樣是硬幣和紙幣等額流通,以硬幣為主。壹分的硬幣材質採用的鋅合金鍍銅的硬幣。這個方案在舊時空被廣泛用於小額硬幣,比如著名的林肯頭像一美分。
單質鋅的冶煉歷史並不長,明朝晚期才成功提煉單質鋅,而之前的鋅都是和銅礦一起冶煉得到的黃銅,因此明朝在明朝鋅依然是和錫一樣屬於高價金屬,可以支撐其分幣的面額。
鋅在元老院的金屬庫存中並不匱乏,拿下廣東之後更是大幅度的擴充套件了其來源。用來製作次級輔幣大致夠用。
但是伍分的材質讓大家犯了難。一個五分要相當於五個壹分。僅僅把錢幣尺寸稍稍放大,改個圖案是不行的,必須和壹分有明顯的區分,以支撐其面額,提高民間接受度。同時提高偽造難度——這些硬幣同樣要大量流通到沒有防偽意識的鄉間。
造幣廠的設計是採用雙金屬貨幣。這種雙金屬貨幣,古代多國政府都試過製造,結果是製造工藝過於困難,一直到20世紀才成功用在流通貨幣上,因此元老們對其防偽效能有充分的信心。
一開始的方案是紫銅內芯,黃銅圈的硬幣,但是結果是內芯過於軟,容易和外圈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