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7章 南返,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517章南返

溫體仁道:“臣觀髡人行止,或可不必一味征剿,其為海寇,亦為海商,可令熊文燦依鄭芝龍例再行加增,剿撫並用,消弭兵禍,也未可知……”

一個時辰後,溫體仁靠坐在大轎中閉目養神,轎子很穩,坐在其中有一點悠悠的韻律感,這讓他有些昏昏然的睡意,他感覺到這個帝國的虛弱,但它卻依然保有龐大的體量,溫體仁從未想過它的傾頹,哪怕僅僅憑藉巨大的骨架也可以壓垮那些不斷出現的尋釁者,東虜可以跨越邊牆,卻無法佔據關內,流寇雖然肆虐,不過是過境的蝗災,新出現的髡賊雖然佔據了廣東,在溫體仁看來,也不過是濱海流賊,他輕舒一口氣,只要我還坐在這個位置,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溫府門房,溫府管家將一本禮單交還給熊文燦的信使,道:“我家老爺素來清介,禮重難承,貴使回去只轉告熊督,所託之事已諧,不必再來,請。”

溫府的側門砰然關閉,留下街上一行遠去的背影。

北京,飛沙漫舞,日頭灰濛濛的,一路塵風捲起灰飛敗葉,帶起一城的寂寥與落寞。

崇禎九年臘月(1637年1月),小冰期最猛的寒潮之一從西伯利亞奔襲而下,粵北山區又迎來了一場大雪。過了大庾嶺側的珠璣巷已是銀裝素裹。自唐代開元年間,張九齡組織開鑿大庾嶺新道以來,這裡便是南北商賈往來的必經之路。自廣東入贛,有兩條通道:大庾嶺上的梅嶺道和南雄東北方的烏逕道。梅嶺道又分為橫浦道、小梅關道和大庾嶺新道,向前均是到南安(大餘),而烏逕道則東出至南野(信豐)。

一隊挑著擔子、坐著轎子、牽著驢馬的商賈過了梅關古道,行至中站村稍事休息便又匆匆上路,直到珠璣巷才停下來。有的在此卸貨交接後又折返梅關,有的還要繼續向天南第一城進發,那裡才是他們的財富之地。

珠璣巷自唐宋開始興盛,原有三街四巷,一千多戶居民,靠的是便是這南往北來的商人和挑夫。如今卻有些衰敗之意,遠不如它極盛之時,還多了不少持槍巡邏的髡兵。大庾嶺原來是江西、廣東貿易的主要陸上通道,北方往南方運的主要是藥材、糧食和金銀,而南方向北方運的主要是廣鹽、鐵器,呈現出“過南者月無百馱,過北者日有數千”的景象。自從元老院開通海洋路線之後,江西的貨物走水路出海直達廣州,價格還比陸運便宜一半,於是這條商道上的商旅數量已大不如前,許多以馱運為生、以挑夫為業的人失去了衣食來源,生活沒有著落,不少人走投無路,相繼落草為寇,連帶一向繁榮的南雄城也變得漸漸出現了衰敗的跡象。

元老院大軍的中路軍攻佔南雄縣之後,兵鋒已過梅嶺,據說偵騎已抵贛州城下。不過澳洲人兵勢雖兇猛,到得這裡已是強弩之末。不過幾日便相繼退出江西地界,只佔著梅嶺道的兩處出口:南安、南野。

雖然如今五嶺地區猶如南北二國,不過道路並未閉塞,兩邊的百姓和商人亦能順暢通行。原因麼,不外乎無論是澳洲人還是明國官府縉紳,都需要這條通道來維持貿易和人員流動。所以退兵之後不久。本地的澳洲官長便私下與嶺北的地方士紳達成協議,對方保證不限制貿易,換取元老院不再攻略襲擾江西境內。

此刻在整修一新的官路旁的茶棚裡,一個明國裝束的文人神情悲慼,想起他的師長黃公輔當年從此經過時曾賦詩一首,有感而發:“長亭去路是珠磯,此日觀風感黍離。編戶村中人集處,摩肩道上馬交馳。”

“公子,這詩寫是什麼意思?”跟在他身邊的小廝問道。

文人道:“哎,不過是感嘆當年繁華之景,不提也罷。”

與他一同過關的商人正在茶棚下休息,見他長吁短嘆的,勸慰道:“老先生,沒什麼好感概的,去年宋明交戰,盜匪橫行,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