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盛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節,鳳行,假面的盛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殿下所去之處與沿海隔了何止千山萬水,所以對此並沒有更深的瞭解。”
也就是說朝中知道這件事,但都沒想到管清和會動這麼大的干戈。
屋裡靜了下來,落針可聞。
茅單突然長出一口氣,猶豫道:“不過有件事王妃可能不知曉,現下的陳家並不是完整的陳家。”
鳳笙目光一凝,疑惑地看了過去。
茅單捋了捋長鬚道:“這就要說到很久以前了……”
當年陳家顯赫一時,現承恩公的祖父陳鑑官居一品,位居首輔之位。陳家本就是書香門第,又是江西大族,底蘊深厚,陳家不光有個首輔,陳鑑的長子陳平文官拜禮部侍郎,三子陳平章外放知府,又升布政使,一門三進士,可謂是風光至極。
更不用說陳氏一族後輩子嗣中,取得功名者不計其數,朝中做官的也不在少數。
而就在這個時候,陳家出了個太子妃,沒過幾年高祖龍馭賓天后,太子妃又成了皇后。
這便是陳皇后了。
當時的陳家可謂是清上加貴,烈火烹油。
那時候陳鑑雖已告老,但還沒過世,也不知怎麼就說動陳家分家了。
陳家還是陳家,但出了皇后的這一房卻是單獨闢了府,頂著承恩公的爵位分開另居,並且與陳家本家再是不來往。
有流言說,當時的承恩公和長房鬧了矛盾,矛盾還有些大,陳家無奈之下才會分家。
但不來往是真的,這幾十年來面上也一直沒怎麼來往,而陳平文在止步禮部尚書後,急流勇退,帶著全家回了江西。
至此,京中之人只知曉承恩公的陳家,卻不知曉江西還有個陳家。
“你的意思是說陳家做這一切是為了自保?”
茅單讚賞地點點頭:“須知文臣武將但凡做到極致,都怕一件事——”
功高震主。
尤其陳家還出了一位皇后和一位太子,在中宮一系深受皇帝的重視下,陳家存在就礙眼了,任何皇帝都不希望外戚勢大。
這個時候就需要折中了,要麼皇后太子被打壓,要麼陳家退隱。
所以首輔不愧是首輔,眼光長遠,手段老辣,寧願硬生生止了兒子入閣拜相的前程,寧願讓陳家分崩離析,也要給陳家分家,甚至幾十年都不讓承恩公一脈和本家來往。
當然這麼做不是沒好處,承恩公一脈頂著皇親國戚的牌子,但誰敢說就不是陳家的人了?有陳家人從後面支應,承恩公一脈在明,如果哪天太子登了基,自然不會忘了陳家的功勞。
同理,如果中宮一脈出了差錯,也不會連累陳氏一族。
“那江西陳家和管清和又是什麼關係?”
見鳳笙一語切中要害,茅單心中更是感嘆。
要知道當初魏王求娶方鳳笙,他是不贊同的,尤其方鳳笙表面上還有方鳳甫的身份,魏王娶了方鳳笙,等於是明面上和中宮一系對上。
果然她嫁過來以後,魏王被逼無奈隱忍沉澱,當時茅單雖受鳳笙言語擠兌,承認此女聰明才智過人,可他依舊覺得不值得。
一直到這麼些年下來,鳳笙做的每一件事,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實則好處之多。就拿那晉江書院來說,魏王這些年一直沒有入朝,又怕被人彈劾私自結交朝臣,只能坐看滿朝官員一個都不敢拉攏,可開個書院就把天下人才都往懷裡送,還讓人挑不出錯來。
而且這還只是短短几年的效果,書院從來是越做名聲越大,開的越久門生越多,到那時候……茅單簡直不敢想。
佩服早就在心,可每次與王妃交談,茅單都能打心眼裡再佩服一次。
他滿臉感嘆,一擊掌道:“王妃睿智。這管清和雖不姓陳,卻和陳家有著莫大的關係。他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