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馬欲行,揚鋒漢起,宇十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裕心情越發沉重,張裕海師的覆滅對他打擊巨大。
事後劉裕審問過關押在廷尉中的張裕,據張裕稱雍軍海船體型不大,但航速快捷,在海上進退自如,十分平穩,而且遠比己方船隻堅固,海戰之時屢屢直接用船隻撞毀己方船隻。
自己戰勝盧循、徐道覆,得到變民軍戰艦近二千艘,在數量上遠勝過雍軍水師,而且坐擁三吳許多造船場,原本以為水師要遠勝過雍師。可是結合以往的戰況看,水戰敗多勝少,顯然是技術上落了後,數量上的優勢蕩然無存。
想到民間傳說楊安玄得仙長授奇書,書中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從楊家犁到鍛鐵之術,再到火藥、新式戰艦,劉裕心頭湧出無力感,真想學周瑜長嘆一聲,“即生裕、何生玄”。
看了一眼左右面色沉重的佐僚,劉裕心知自己絕不能在他們面前表露出心灰意冷的意思,人心散了,隊伍也就散了。
劉裕振聲道:“正值春季,農耕之時,楊安玄此時興兵,有違天時;愚對江陵瞭如指掌,更從劉毅、司馬休之手中數奪江陵城,盡知地利。雍軍興無義之師來伐王師,已失人和。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此戰必勝。”
“季友,第二道命令寫給湘州刺史張邵,命他即刻派遣五千郡兵從臨湘(今長沙市)支援江安城,同時徵役運送糧草、輜重到江安囤積。”
張邵三兄弟,老大張裕,會稽太守、平北將軍,因海戰失利關在廷尉獄中;老二張邵,當年劉毅風光之時召文士前往歷陽遊玩,張邵不往,稱劉裕乃命世人傑,劉穆之聞之推薦給劉裕,深得劉裕信重,任湘州刺史;老三張禕,是司馬德文做琅琊王時的郎中令,現為謁者僕射。
張裕兵敗,張邵主動寫信給劉裕,主動請求辭官,懇請宋公饒兄長張裕一命,劉裕得信溫言撫慰,將張裕關押在廷尉牢中並未處置,對劉邵依舊信任。
江安是荊州的南大門,司馬楚之佔領夷道城,完全有可能從陸路透過猇亭(與今位置不同,有專家考證猇亭位置在長江以南,清江南岸馬鞍山東麓)攻打江安。
江安若失,江陵便三面被圍,不僅湘州的援軍無法到達,前往江陵的長江水路也會被阻斷。
劉裕為防荊州勢力過大,割十郡重設湘州,以張邵為刺史。張邵到任後下令修築長圍和堤堰,數年時間得數千頃良田,積糧超二百萬石。
湘州境內丹、淅水一帶蠻族作亂,張邵以糧相誘,斬殺蠻族頭人,將蠻族村落遷入衡陽、長沙郡內屯田,從中徵召將士六千餘人。
在張邵的治理下湘州兵精糧足,以此為基,劉裕與楊安玄爭戰的底氣足了幾分。
緊接著,劉裕下達第三道命令,“致通道濟,讓他適時對江州發動攻擊;命世之(劉鍾)率水師回返魚復城,囤兵於夷陵,伺機奪回夷道城,增援江陵。”
夷陵位於夷道城的上游,是宜都郡的治所,順江而下二百里便是夷道城。當年劉備因關羽之死伐吳,所謂七百里聯營(其實五十餘處營寨,約五萬餘人)就駐紮在夷陵至夷道段的長江南岸,被陸遜一把火燒光,致使蜀漢國力大損。
司馬楚之兵出枝江,奪取夷道,並在夷道北岸設營,封鎖夷道段長江水路。然而,上游的夷陵、秭歸、魚復城仍控制在宋軍手中,可以說司馬楚之所率的雍軍身處重圍,最好的辦法是倚城而守等待援軍。
西面安排妥當,還有北面的彭城和東莞,眾人都以為只需嚴加防禦,謹防雍軍趁虛攻打便可。
接著劉裕下令徵調沈林子(輔國將軍)、劉康祖(揚威將軍、故江夏太守劉虔之之子)、朱牧(龍驤將軍)、蕭斌(鷹揚將軍)等一批猛將良臣先行前往夏口王仲德軍中效命;又命鎮守下邳的檀韶領五千兵馬前往建康,屆時與京口大軍匯合一同前往江陵。
自打劉穆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