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六章 開科取士,揚鋒漢起,宇十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議論,有人急著回去翻書,有人爭得面紅耳赤,還有人頓足捶胸懊惱,也有人興高采烈吹噓。
楊安玄看著考場眾生相,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想起唐太宗那句著名的話來,輕聲念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第二日策試,同樣由孔懿、郭高等人加上王鎮惡、辛何等人出題,十道策試有治政、水利、助農、興學、營利、斷案、撫民以及軍事多個方面,每人只需挑自己所長的兩題回答即可。
拿到策試題餘應分感慶幸,若是一味在學庠苦讀,他定然只會紙上誇誇其談,而跟在主公楊安玄身邊這麼久,幫著打理往來信件文書,他學會了許多東西;跟著主公視察各地民情,走過司、兗之地,餘應此時深刻地體會到主公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
胸中似有萬言要噴湧而出,餘應垂下手,在袖中努力握緊拳頭,深呼吸平抑一下心情。
耳旁傳來低低的抱怨聲,“這都是什麼策試,愚一個讀書人哪知如何農商之事,更不用說軍事”、“唉,這策論分明為那些做過官吏的人所設”、“豈有此理,這些細務自可交待屬下經辦,何用親力親為,只需無為而治即可”……
誠然,像杜強、魏宗這樣曾做過官吏的人,這些策試題他們得心應手,下筆如飛。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策試讓他們無所適從,一個半時辰的考試時間多數人在抓耳撓腮中渡過,等到交卷的鼓聲響起,看著塗抹了幾行的試卷,不得不悻悻起身。
興奮的議論聲換成了唉聲嘆氣聲,抱怨怒罵聲此起彼伏,那些考得好的人心中有數,默默幢憬;也有人體會到自身不足,想到三年後再試一定要多識些實務,爭取能脫穎而出。
第三場是一詩一賦,這回出題權交給了楊安玄,包括孔懿在內都認為楊安玄詩賦驚才絕豔,雖然近些年未見新作,但足以稱為大家。楊安玄當場欣然寫下試題,詩為春景,賦為秋別。
第三場讓不少沮喪的考生找回了自信,盡心將詩賦寫得花團錦簇,雍公當年便以詩賦聞名於世,若自己的詩賦能得他賞識,前面兩場考得不好亦不要緊。
三場試罷,歡欣也好,沮喪也罷,都在期待著半個月後成績的公佈,絕大多數人希望透過這次應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八千多份試卷,除了學宮中未參試的教師,楊安玄還有雍公府中抽調了不少官吏,組成了一百八十人的閱卷團隊。明經五十題,只要看看是否答對便可,對閱卷者要求不高。
為加快效率,楊安玄將十人分為一組,每人只閱五題,百份試卷閱罷便相互交換,共百人。估計十人一天至少能看百份,百人便是千份,有個八九天便能閱完,剩下的時間可以登入成績。
詩賦分派三十人,這項工作量小,詩賦的好壞一眼便知,估計十天也能完結評等。
重點放在策試上,策試的左上角試子們事先將自己所寫的策論分類,每類都有精通的閱卷者審閱。原本審閱策論的工作量最大,可事實上審閱策論最先結束,因為大多數策論都是空洞無物,人云亦云毫無新意,要不就是雕鑿詞句,譁眾取寵,甚至有人隨便塗沫兩行字塞責。
開始閱卷,司馬珍之終於不再到處玩樂,帶著隨行的官吏入駐大成殿,察看閱卷進度。楊安玄為讓朝廷官員有事做,與司馬珍之商議後,讓他隨行的官員從那些黜落的卷子中搜尋可能的疏漏,謂之“滄海拾遺”。
楊安玄這個想法果然引起朝廷官員的興趣,從那些黜落的卷中找出些詞句華美、字型秀美的試卷,在殿中爭辯不休,司馬珍之也興致勃勃地加入其中,用楊安玄的話說,“一言可決人前程”,這種操縱人生的感覺讓人沉醉。
批閱的結果分進士科和舉人科報到了楊安玄手中,進士科的前三名分別是餘應、杜驥和魏新;舉人科前三是嚴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