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唐倭長崎協定03
坐等升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唐倭長崎協定03,900人從1620開始,坐等升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戰不能說打醒了倭國人,但至少德川秀忠是可以看出海軍的重要性的。作為一方豪強,德川秀忠很清楚這一戰倭國拿唐人沒辦法的根源在於哪裡。
不是唐人的火箭彈真的強到了他們無法反抗的地步,至少德川秀忠就能推測出唐人這種武器需要時間準備,而且消耗一定會很大,只要自己這邊的軍隊分散突擊,未必就沒有與唐軍近戰搏殺的機會。
以唐人的體量來說,放開了讓他們登陸,打近戰倭國人絲毫不會畏懼。就算唐人真有他們老祖宗那般近戰的實力,德川秀忠也敢跟唐軍繼續打下去,大不了十個換一個,靠人命對換也能換死唐人。
問題其實還在海軍方面,倭國是個多災多難的島國,自身生存環境本就艱難,大城市都在沿海,人家隨便搞幾艘船在沿海使用今天那種武器,一座城市就能毀個七七八八,這種損失才是倭國承擔不起的。
所以整個條約中德川秀忠唯一在意的就只有最後一條,因為條約一旦簽署就意味著倭國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至少在唐人放鬆警惕之前,德川秀忠不認為倭國能找到機會發展出足夠打敗唐人的艦隊。
躊躇了好半天,德川秀忠還是簽了字,這倒不是說他真的不想反抗唐人,而是從這份條約中他覺得唐人開出的條件太好了,好到了他不忍放棄這個機會。
沒錯,對於他和他的德川家族來說,唐人的條約就是一次機會,一次統一倭國的機會。這樣的機會要是不付出一點代價肯定是不行的,而這點代價僅僅是和唐人一家分潤,而不用像以前那樣要和數百個大名分潤倭國,怎麼算都覺得不虧。
看著德川秀忠滿意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還鄭重的使用了德川家族的印信,劉晟和梁向東相視一笑,心裡總算是鬆了口氣。
這份條約當然不是最終條款,最後的簽字儀式已經被邵威制定在了臺南號的甲板上,所以在指揮部裡簽署的算是備忘錄,還需要後續邀請倭國所有大名前來觀禮才能正式舉辦儀式。
簽署這份類似備忘錄的協議只是管委會拉攏德川幕府的一個小手段而已,說白了就是希望先跟德川幕府達成合作,然後雙方共同發力再去壓制倭國內部的各路大名。
選擇幕府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管委會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一個個收拾倭國那些分散的大名,同時幕府在法理上也可以代表整個倭國,大義名分對於當前這個時代還是很重要的。
幕府能接受這些條款是因為德川家能夠從條款中拿到好處,但這並不意味著九州諸藩也同樣能夠拿到好處,所以考慮到九州諸藩不一定能接受條約,就算表面接受背地裡也有可能會搞小動作。
管委會還專門給九州諸藩提供一個附屬條約,也就是說在九州諸藩接受條約的基礎上,大唐決定免除島津家族和毛利家族的戰敗賠款,但前提條件是這兩個家族原本在琉球之戰投降的兩支部隊需要成為幕府賠款軍隊外額外的編制。
也就是說,島津家族和毛利家族需要給唐人提供一個旅計程車兵來為唐人作戰,武器裝備和補給都需要兩個家族出,唐人只會給予部分戰利品分潤。
當然打一棒子也得給個甜棗,不然這樣一味打壓就容易讓人反抗,更何況管委會也不希望九州諸藩徹底被打壓,倭國境內還是需要有勢力給幕府添堵,讓倭國不能完成統一才符合管委會的利益。
所以補充協議裡唐人承諾可以在北美給九州貴族分潤一塊領地,並且保證總面積不會小於九州島。
這樣的領地需要遵守唐人法律,但內部對他們自己組織的移民管理唐人不會干涉,准許他們在領地內組建軍隊,但需要服從唐人命令對外征戰。
僅僅是這一條,對於九州大名來說就已經足夠了。儘管他們並不清楚北美的環境如何,但至少他們已經知道了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