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光啟的心思01
坐等升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光啟的心思01,900人從1620開始,坐等升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因,各大家族沒有了在大明的那般忌諱,所以徐光啟也算是親耳聽到了晉商真的準備了一支2000人的騎兵隊伍。
這訊息要是公然傳遞到內閣,那麼無論是內閣還是皇帝,必然都會勃然大怒然後調兵直接剿滅晉商。
但各大家族都很淡然的在這裡競價,徽商更是豪擲千金準備謀求一支艦隊的編制,其中又有多少本身就是大明水師,這很明顯就是個不言而明的話題。
徐光啟的政治智慧讓他很容易就能想明白這其中的原因,說白了並不是唐人真的透過利益關係讓大明士紳幫他們欺上瞞下騙住了大明內閣和皇帝。
而是他們釋放出的訊號剛好符合大明皇帝和內閣的想法,算是雙方不謀而合的一種政治默契。
新皇帝年少,朝中局勢還沒有把握住,這個時候穩定朝堂才符合皇帝的利益。內閣以及諸位大臣的家族私下都與唐人有些利益往來,就算沒有,他們的弟子、下屬等人也能把這層關係連線在一起,內閣諸公也不可能真的就把下面人的利益都給破壞掉,那無異於自掘墳墓。
從大明朝堂的角度來說,遼東建奴肆虐,朝堂的主要經歷還是調集全國資源奪回遼東,其他方向的隱患在大明如今的財力之下只能被暫時擱置,穩住局勢才是內閣和皇帝眼下要做的事情。
默許唐人進攻琉球未嘗不是牽制倭寇的一種想法,既然唐人主動去牽制倭寇,大明自然要一路綠燈暗中保駕護航,這種時候出賣一個藩屬國自然也就不算什麼事了,大不了等處理了遼東建奴,朝廷財政有所恢復之後再來幫助琉球處理唐人就是了。
這是一整套連鎖反應,唐人牽制倭寇意味著朝鮮與倭寇之間的關係能夠緩和,至少在倭寇與唐人之間決出個勝負之前,倭寇的主要注意力都轉移到唐人這邊。
朝鮮那裡減少了倭寇影響就可以把目光集中在建奴身上,哪怕是朝鮮這個隊友並不是十分靠譜,多一個藩屬國來給遼東分攤壓力,戰略上也是符合大明利益的。
大明中樞從來就不缺少戰略型人才,甚至很多文官本身也具有戰略眼光,哪怕是薩爾滸打了敗仗,這一戰被後世詬病成了蠢材在指揮戰鬥,實際上單純聊起其中戰略佈置,也不能說大明的戰略部署有什麼問題。
戰略上的問題不算很大,具體其實還是執行過程中出了問題。急於進兵的命令是萬曆皇帝下的,內閣大臣們沒錢,打薩爾滸完全是在掏萬曆皇帝的腰包,作為一個出名的摳門皇帝,萬曆急於下令讓部隊進攻,儘可能縮短作戰時間來減少損失,從一個出資人的角度來說,人家皇帝做的很‘合情合理’。
文官聯合遼東將門‘漂沒’軍餉,下面軍頭們吃空餉臨時拉壯丁湊數,遼東道路條件不足以保證大軍通行,部隊被迫分進合擊,種種看似不合理的情況其實都是有內在原因的,所以大明的問題從來就不是戰略眼光差勁,而是爛到了根子的執行力與戰略意圖不匹配。
就好像徐光啟眼前看到的競價一幕一樣,大明朝廷很窮,窮到了湊軍費都很勉強,窮到了官員薪資都要拖欠好幾年。
但眼前這些大明富商和士紳集團卻又很富有,富有到了他們在臺南豪擲千金只為了競標唐人放出來的軍隊編制。
理論上來說,唐人在臺南建立的都不算是一個合格的政權,與周邊國家的交際也更像是商業往來而不是政治外交。
更何況唐人在泉州府的公文裡還有過一份自述式的申請,語氣態度之低,幾乎就是在懇求大明接納唐人在臺南這裡生存,更是在暗示大明對臺灣島有法理控制權,唐人需要大明接納容忍他們在這裡生存。
這種姿態和行為至少說明了唐人的體系還不是一個合法政權,但偏偏大明商賈和士紳們就對這樣一個還不是政權的機構放出來的軍隊編制非常有興趣,甚至願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