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章 王老爹,快簽了這份《父慈子孝條約》吧!,康熙,你的大清亡了,大羅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177章王老爹,快簽了這份《父慈子孝條約》吧!搶了你我的位子?你是怕孫吉慶變成王吉慶後搶了你的王家繼承人的位子吧?不過好像真有可能啊!
王忠孝想到這裡,就對戴梓道:“文開,仿造燧發槍的事情一定要抓緊對了,打造一支燧發槍要花費多少錢?算出來了嗎?”
“帶槍刺至少五兩銀子,如果大量生產,成本可能會降一些。”
“告訴下面的匠人,三個月內交貨,質量可以達標,我就給十五兩!”王忠孝笑道,“過了這三個月,可就沒這個價了!想要多賺錢,就賣力幹活吧!”
戴梓愣了愣,“十五兩?三個月?有那麼急嗎?”
王忠孝笑了一笑:“怎麼不急?兩廣的太平日子維持不了太久了伱沒聽我大哥說嗎?皇上已經封我三弟孫吉慶當定南王了!他當了定南王,孔姨娘還不得催著我爹進兵廣西?大戰在即啊!等打起來的時候,這個燧發槍多一支也是好的!這種燧發槍容易掌握,按上槍刺後還能當成短矛,既可以用來肉搏,又能列成密陣施放。
如果能有個五千支,那咱們的三縣鄉兵就能當兩協新軍來用了!”
王忠孝現在是把三縣鄉兵當成自己的基幹武裝在建設的,雖然香山、新寧、新會三縣也不是什麼出精兵的窮山惡水,但是因為這三縣就在他眼皮底下,而且還存在大量可以分配的荒廢良田,所以在這三縣進行均田改革的難度相對較低。
再加上王忠孝可以從維新學堂和精武學堂獲得大量幹部,因而三縣均田進行得比較順。到康熙十一年春夏之交的時候,三縣均田大體上已經完成。
該遷走的大地主都已經走了或準備遷走——同意遷入濠澳的大地主正在打包產業,同時遣人在濠澳界內建房。不同意遷移到則大多被鎮壓或是跑路去了廣州。
該重分的內陸良田也都分了,同時還建立了數十個鄉都——“都”是明清時期地方上高於村,低於縣的行政單位。
一個“都”大約管十來個村。在香山、新會、新寧一帶,一個管十來個村的都差不多能有個千把戶,萬餘口。
王忠孝在三縣所建立的行政體系的基層,也就設在“都”上。也就是一個“都”派一個“都長”、一個鄉兵隊正、一個管賬.就這仨是支薪的,另外還有些輪流來“都”上服役的鄉兵,不用支薪,管飯就行了。
都以上就是縣了,一個縣就管十幾個都,而三縣之上,就是王忠孝親自領導的粵海關道——現在的王忠孝就是個三縣小領主。
而都下面的村,一般都是聚族而居,都是自治的,不過自治程度也有差別。
其中一些村子實行宗族抱團共耕,這些宗族往往可以保住自家的土地,也就沒有均田的必要了,所以這些村子都是“民戶”,沒有鄉兵戶。
有一些村子是分了家的,所以凝聚力不強,土地就漸漸地落入了“黃老爺”這樣計程車紳手裡。王忠孝的人在那裡搞了“均田”,有了一部分均田既得利益者,也就有了鄉兵戶可以被上面的“都”驅使,是“三縣政權”治理三縣內陸地區的基礎。
還有一些宗族則是從沿海地區遷入的,他們是最苦的,不僅沒有土地,而且還要高價租地——因為他們和土地的主人是沒有一點親戚關係的,想要租地自然得出高價。
所以這部分人,自然就成了三縣鄉兵的主力。由他們組成的鄉都,都會陸續遷回沿海的故鄉,並且重新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因為所有人都參與了均田,而且每一戶得到的土地都超過十五畝,所以每家都是鄉兵戶!王忠孝的三縣政權對他們的掌握當然是最有力的,他們對王忠孝的忠誠度也最高!
而三縣鄉兵的主力也就是這批人他們也最恨滿清王朝和平南王尚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