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四一章 不識抬舉,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後方的縱深。
攻打山西是因為楊秀清手中缺錢了。
他知道山西老財最有錢。
……
董良感覺北方的戰局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他暫時不準備北上。
此時他正按照計劃視察船廠區。
這裡真的已經成為一座工業城市。
短短的兩年多時間。
這個船廠區擁有了好幾條縱橫交錯的寬闊柏油馬路。
董良這次組織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考察團過去,其中有一半是商界的代表。
他們從南城碼頭乘坐一艘巡邏船前往船廠。
這艘船比較特殊,因為它是柴油機驅動的。
好處就是船上沒有大煙囪了。
煙囪在船尾對著江面,因此基本上看不到什麼煙霧。
還有就是柴油機放在密封的底倉中,船上的聲音也要小很多。
“張掌櫃,你們南洋石化的規模還要擴大啊,以後我們對石油的需求可能會超過煤炭。”
董良站在船上的客艙中,當即就將南洋石化的大掌櫃張洪亮給喊來了。
南洋石化是華族商部籌建的國屬公司。
主要從事煉油行業。
在廣州和福州擁有兩座煉油廠。
華族的煉油廠,沒有後世那麼大,但是已經算是五臟俱全。
這個南洋石化之所以起這個名子,那是因為目前華族主要的石油來原地在婆羅洲的北部。
華族商人在汶萊蘇丹國買下了幾個淺層的油田。
汶萊這裡很早就出產石油。
只不過那個時候石油作為武器使用。
用石油製造的猛火油罐子是土著海戰的重要武器。
還有石油揮發之後留下來的瀝青也是造船的重要原材料。
不過汶萊人只會開發露天石油。
華族建立之後,董良知道要提前發展了石油冶煉。
但是找不到石油來源。
華夏的露天石油都在西北,華族控制不到那裡。
後來還是蘇文燦告訴董良南洋產石油。
不過汶萊人將露天石油當作自己國家的戰略財產,不願意出售。
於是華族只能在當地自己勘探。
但是沒有合適的石油勘探人才。
還是一個商人想到了辦法,這人就是南洋石油的大掌櫃張洪亮。
張洪亮是四川自貢人,以前做過鹽商。
當地的井鹽就是在地上打井抽取滷水熬煮而成。
而且當地人煮鹽已經不用柴火,他們打井已經打出了天然氣。
這些鹽商將地下的天然氣引出來作為燃料煮鹽。
最深的鹽井已經有一干多米深。
董良後世的時候在雜誌上看過介紹。
這技術拿過來直接就能開採石油啊。
於是董良讓張洪亮去四川招人。
那個時候四川還在清軍的控制之下。
不過商人有的是辦法。
只有肯花錢,帶幾個挖井師傅出來,還不容易啊。
就這樣,華族的第一支石油鑽探隊由挖井師傅組成了。
他們到了汶萊之後,要想挖出那些幾十米深的淺層石油簡直不要太容易。
張洪亮聽到董良的話,頓時興奮起來,公司擴大,意味著自己的權力也更大了。
“元首,擴產完全沒有問題。
我們勘察過了,汶萊那邊還有很多采油點。
不過汶萊蘇丹現在看著我們採油眼紅。
不願意賣地給咱們。”
這樣的問題就不是他們商人能夠解決的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