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六五章 變化,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族有自己的船用蒸汽機工廠。
有了穩定的蒸汽機供應,就連普通的民用造船廠都可以生產蒸汽船。
一下子航運中的蒸汽船的數量大增。
有人甚至直接將原來的老式帆船改造成蒸汽船。
這種船在內河航運中非常有優勢,尤其是在內河逆流而行的時候。原本需要縴夫拉縴,現在有了蒸汽機,加把火就過去了。
空曠的碼頭堆場後面是一排排整齊的倉庫,最大最整齊的那一排倉庫,屬於碼頭公司的。
這個碼頭公司按道理也屬於他們商務部下屬的。
這些倉庫透過對外出租獲取利潤。
在遠處的倉庫都是一些私人的產業。
倉庫區的後面是一片工業區,這裡已經有磚茶廠、繅絲廠、紗廠、紡織廠等輕工業,還有煤球廠、機器廠、鑄造廠等重工業工廠。
陳得利經過馬尾的時候,看到了那座巨型的工地。
那裡就是馬尾船廠。相對於馬尾船廠,城南碼頭上的這些船廠都只是小打小鬧。
工業區的西邊就是居民區了,一排排的排房似乎是整齊地碼放在那裡。
這種雙層的排房建造的速度很快。每戶人家上下各兩間房子,門口是一個佔地只有幾個平方的小院子,佔地的空間很少。
房子交付的時候都是毛坯,這個時代有毛坯房已經不錯了。
講究一些的人會自己買木板,給臥室鋪層地板,牆上用報紙糊上。
隨便一些的人家,就這樣住了。
大部分人家都會在院子裡搭個小棚子,裡面放個煤爐煮飯。
城市居住的百姓煮飯統一使用蜂窩煤,在各個街道的供銷社就有銷售。
煤球的價格是官府指導定價,算下來比買木柴要便宜多了。
這裡居住的人大都是在碼頭區工作的外地人。
陳得利在碼頭上上了一輛商部的公務馬車。
他這個商部的老大常年不在衙門裡上差,這次正式調回來了,那些商部的手下有些緊張。
商部的規模很大,管理著華族那麼多的產業。
要經手大量的銀錢。是一個有油水的部門,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部門。
陳得利知道自己可能要換個地方了,在離開商部之前,他要對商部進行一次徹底的自查。
他是華族的元老,對華族的建設有很強的責任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