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〇〇章 郵驛局,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衛軍的出現,產生的蝴蝶效應,將一些事情給提前了。
就像是英國人對廣東的謀劃。
原本並不應該出現在咸豐三年。
閩省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一連經歷了四場颱風。
時間進入到九月份。北方已經入秋,但是南方依然炎熱,不過早晚時間的空氣變得**起來。
董良每天早上與元首府的衛隊一起跑步,下午的時候一般陪著楊瑛瑛散步,尚雲忙著在各地巡診,偶爾來一次元首府。
似乎是出於某種婚前的忌諱,她很少再與董良單獨相處。
董良也終於給自己搞了一個衛隊。
這個衛隊由蘭霆擔任衛隊長,雷震擔任副隊長。
雷震是藍天野的大弟子,身手了得,衛隊中需要一些擅長近身格鬥的人,因此在藍天野的推薦下,董良將雷震收進了衛隊。
整個衛隊是一個加強版的中隊,一共有大概三百人,負責元首府的守衛,以及董良的出行護衛。
這樣教導隊就能夠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和訓練上。
雖然時不時地被颱風洗禮一遍,但是閩省的建設速度非常快。
董良還推進了一項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每個縣建造一座水泥廠、一座磚窯廠、一座蒸汽機磨坊,同時在重要的產茶區開辦機器磚茶廠,這些工廠的技術含量都不高,能夠快速鋪開。
另外華族的供銷社也建到了每一個鄉鎮。
鄉鎮在滿清時期並非常設,只是在一些自發形成的交易地點或者是交通要道、軍事重地自發形成的市鎮。
而華族則將每個縣分成了若干個鄉鎮,在鄉鎮下面設定若干生產大隊。
形成了一套高效無死角的基層管理體制。
滿清有五億人口,卻打不過只有三千萬人口的英國,除了腐朽落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動員能力太弱。
據說在英法聯軍殺進京城的時候,京城周邊的百姓爭相看西洋景,更有甚者做英法聯軍的帶路黨,還有人參與了對京城的洗劫。
這些有一方面是清廷不得人心,還有一方面就是清廷對基層的管控缺失。
這種管控一方面是指民政上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指思想上的控制。
思想上控制缺失,百姓自然是離心離德。
當然了,董良最在意的還是幾個大廠的建設,閩侯縣的鋼鐵廠專案、馬尾的造船廠專案都是華族現在最重要的工程。
此時董良在那霸商品交易所下單的一條一百五十千米長的海底電纜已經運來。
電纜是透過海船運到的那霸,由一家美國公司生產。
這些人其實都知道琉球受到華族的控制,而他們的國家正在跟華族開戰。
但是這不影響他們爭奪這個生意。
不僅僅如此,這家美國公司還派來了工程師協助安裝。
這讓董良都有些不可思議。
以對方專案經理的話說,打仗是國家的事情,他們只管賺錢。
董良又在那霸下了大量鐵軌的訂單,他準備修建一條連線福州到泉州的鐵路。
這條鐵路主要是為了積累經驗和人才。另外在打仗的時候也有利於軍隊的快速部署。
要是等閩侯鋼鐵廠自己的鐵軌造出來,那就太晚了。
這個訂單同樣很快就被人搶走。
當初建立那霸商品交易所的時候,只是為了賺錢,沒想到這裡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鐵路和有線電報都是工業化的標誌。
為了配合即將鋪設的電報。
董良在原本滿清朝廷驛站系統的基礎上建立了郵驛局。
這是華族的一個新的部門,郵驛局兼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