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福建戰場(十一),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海匪從北邊來了?”王懿德一臉震驚地看著從北邊趕來報信計程車兵。
他是怎麼也沒有想到,護衛軍竟然從北邊打來了。
那麼他們擺在南面的軍隊以及部署在閩江口的艦隊就全都是迷惑自己的。
“來人啊,去請巡撫大人和福州將軍到府上議事。”
王懿德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甕中之鱉。
就在此時南線的清軍正在對護衛軍發動猛烈的進攻。
唐立春之前在壺公山東面成功地攻擊了清軍在南路的主力,殲敵一千餘人。
不過唐立春打一槍就走,提督顧飛熊趕緊調兵來合圍,卻沒有護衛軍的速度快。
護衛軍輕裝行動,利用自己的機動性以及火槍的射程優勢,打一槍就走。
完全不給清軍合圍的機會。
其實唐立春的手中能夠做到這樣程度的大隊也就只有三個。
他集結了其中的兩個大隊一千人,都是裝備線膛槍的老大隊,這樣就可以在遠距離伏擊敵人。
木蘭溪的兩岸多是山地丘陵地形,非常適合於打運動戰、伏擊戰。
唐立春雖然是新提拔的大隊長,但是這個傢伙的腦子非常靈活。再加上人精一般的趙烈文,整支南路軍可謂是華族的護衛軍的智慧擔當。
他先伏擊顧飛熊率領的清軍主力,然後立馬轉移陣地,又去伏擊了顧非熊從北路調過來合圍的軍隊。
雖然只有千把人,但是卻打得顧飛熊毫無招架之力。
唐立春用的叫非接觸戰鬥,拉開了距離,根本不給清軍靠近的機會,以清軍的鳥銃根本就夠不著人家,等你部署好了笨重的紅衣大炮之後,這些護衛軍就跑得沒影了。
顧飛熊就這樣在興化府城以南,仙遊縣以北被拖住了五天時間。
五月十日,顧飛熊率領的清軍主力才趕到護衛軍位於壺公山的陣地,顧飛熊選擇這裡作為主要的進攻方向。
護衛軍早就設定好了陣地,陣地依山而建,一直延伸到官道的邊上,很顯然清軍沒辦法從這裡繞過去。
負責守衛壺公山陣地的是七大隊計程車兵,這其中以新兵居多。
得知清軍將主攻放在這裡,趙烈文親自趕了過來,他將木蘭溪以北的防禦工作交給唐立春負責。
山道上上萬人的清軍浩浩蕩蕩地向護衛軍的陣地壓了過來。
紅衣大炮被他們設定在步兵的前方。按照清軍的傳統,要先進行炮擊,然後再由步兵發動進攻。
顧飛熊雖然不是草包,但是他所秉持的戰術思想還是那老一套。
這種作戰方式繼承自明軍,一直延續了幾百年。
有人說滿清其實就是大明的延續,基本上什麼都是照搬大明的。國家的治理也是原來的那些文官。
他們唯一的貢獻可能就是增強了中原漢族與北方草原以及西域戈壁之間的融合,形成了華夏在後世的版圖。
但是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沒有給這個文明帶來任何的進步。
恰好此時的歐洲又進入了科技大爆炸的時代,這個時候不進則退,故步自封就是一種原罪,就要受到別人的侵略和欺凌。
“參謀長,敵人估計要開炮了。”七支隊的支隊長孟展說道。
孟展雖然姓孟,不過卻是個文盲,是護衛軍教育了他,從華工到小隊長、中隊長、教導隊深造,一直走到今天這一步,孟展一步一個腳印,走得非常紮實。
其本人也是一個沉穩幹練的年輕人。
“嗯,等下先打掉他們的火炮,剩下的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底下的新兵大隊你去走走,不要掉鏈子。”
趙烈文最擔心的就是新兵掉鏈子,這次部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