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宰相寇準,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遼軍在君子館雖然打勝了,可宋軍戰鬥力實在驚人,遼軍只能算是慘勝,多名大將戰死,耶律休哥再次重傷垂危,仗打到這份兒上,蕭綽明白又陷入了僵局,也很難再進一步,於是號令河北和山西兩方面遼軍同時退兵。
張齊賢第一次在戰場上的表現可以用120分來形容,超額完成任務。
蕭綽雖然撤了,可不代表人家會善罷甘休,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九月,遼國又派軍從雁門關入關,準備搶一把回去。雁門關進入內地首先直面代州,代州東西方向分別是繁峙(今山西繁峙縣)和崞縣(今山西原平市)。張齊賢料定遼軍入關的路線,便分別在代州、繁峙和崞縣設下重兵,三處呈品字形局勢,互為犄角,遼軍不敢輕易攻打任何一座城,可又不敢繞過這三座城進入北宋腹地作戰(分分鐘讓宋軍前後夾擊包了餃子),於是遼軍九月份這次的進攻算是搞了一場武裝示威,沒有任何實質性收穫便撤了。
鑑於在北方前線出色的軍事表現,張齊賢被朝廷火速召了回來,直接提拔進中書,任命為樞密副使,過了兩年,淳化二年張齊賢又升任同平章事,寇準進入樞密院任樞密副使。
宰執的班子本應該是成熟穩重,猶如定海神針一樣的人物,可張齊賢和寇準都不是這種人,兩個人一個在東府一個在西府。東府的首相李昉、參知政事賈黃中、李沆都是穩重的人,不跟張齊賢計較。可別人不跟張齊賢計較,寇準卻經常與張齊賢計較,開始了第一次東府西府有組織有規模的撕逼。
雖然兩人都是大神,可顯然寇準更勝一籌,屬於大神中的大神,張齊賢明顯幹不過寇準,東府逐漸落了下風。可寇準鋒芒實在太盛,西府的頭目樞密使張遜對寇準的不滿與日俱增。
張遜是當年中書裡唯一的一個靠關係混上來的,其他人都是憑藉科考考中進士慢慢提拔升任宰執,但張遜是趙光義做晉王時候的老班底,趙光義即位後跟隨趙光義南征北戰逐漸被委以重任。
跟中書裡其他幾個超級知識分子相比,張遜的學文水平基本上就是文盲,就是靠著趙光義的信任當上了樞密使。由於學識差距實在太大,中書裡大家都跟他沒什麼共同語言,寇準也不知道是跟張齊賢對噴完了不過癮還是天生事兒精,跟張遜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倆人經常爭吵,甚至吵到趙光義跟前。
張遜是趙光義多年的老部下,屬於重要心腹,寇準不可能不知道,可寇準如此也非要硬剛到底。趙光義畢竟愛才,對寇準與張遜的罵仗也懶得管,就任憑兩個人互相吵來吵去。
當時是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趙光義已經君臨天下16年了,也許他覺得中書裡引入些活水、吵一吵會有利於更好的推動工作,也許他覺得他已經成了資深皇帝,無論發生什麼事都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資深皇帝,意味著年老皇帝。
也許趙光義覺得自己還能再戰五百年,可大臣們都覺得國家必須要有個法定的儲君了,自從楚王趙元佐因病被廢后,許王趙元僖逐漸擔任了開封府尹,以儲君的政治形象參與朝政。
只是儲君的形象是不夠的,親王畢竟只是親王,只有太子才是國家的根本,隨著趙光義年紀越來越大,立太子的言論也被人越來越多的提及起來。
淳化二年,以言官宋沆為首的五個人首先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正式上疏趙光義,請求立皇太子。史書記載,宋沆幾個人上疏的奏章寫的非常輕浮,導致皇上看了之後非常生氣,把五個人全部貶官到了地方。
輕浮不輕浮,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了,但是惹怒了趙光義卻是真的,趙元僖雖然已經是實質上的皇位接班人,但立太子畢竟還差一步,趙光義不點頭,誰都別想打立太子的主意。
趙元僖的太子之位暫時是沒希望了,以當時的政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