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兜兜轉轉的政治家,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這種答卷,不客氣的講放到歷朝歷代別說科舉中第了,那簡直就是死罪。誹謗皇帝誹謗朝廷,你蘇轍有幾條命夠殺,甚至到了仁宗之後沒多少年就在蘇軾身上發生了類似的罪名。你要放清朝,哥兒倆一起參加考試弟弟汙衊皇帝,非給你哥兒倆都砍了不可。
可就因為仁宗寬厚的政治氛圍,考官們都覺得,這答卷雖然言辭偏激,倒也有可取之處,甚至有人覺得說的都對文采也好,應該列入三甲。
當年的主考官叫胡宿,看了蘇轍的答卷之後對蘇轍這種狂妄書生不屑一顧,直接判定落榜。可畢竟制科考試規格高,還有其他考官複核,司馬光就是其中一名考官,看了答卷之後覺得國家就需要這種敢仗義執言的人,應該列三甲。
宋朝制科考試共分五甲,一甲二甲都是虛榜為了防止大家驕傲從不錄,只從三甲開始錄,而三甲也是錄取人數極少。司馬光說蘇轍答得好還要把他錄成三甲,可把胡宿惹毛了,我判他落榜你讓他高中,這不是跟我對著幹嗎?大家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彙報到仁宗那兒做最終裁決。
仁宗看了蘇轍的答卷,批覆給考官,說國家需要直言的官員。
得到皇帝的批覆,考官們總算有了方向了,大家又經過商量,蘇轍答卷雖有才華但畢竟言辭過激,判了四甲。而哥哥蘇軾答卷文思泉湧準確切題,錄為三甲。
經過一陣喧囂,蘇軾蘇轍哥兒倆總算有驚無險過了制科考試這一關,考完試了蘇轍被任命為商州推官,任命詔書得知制誥起草簽發,當時王安石正好任知制誥,看了蘇轍的策論答卷後,堅決不肯發詔書。
王安石說了,蘇轍這個人就像西漢奸臣谷永,絕不為這種人撰寫詔書。
谷永是西漢成帝時期官員,依附王莽的叔叔權臣王鳳,表面上上梳批評成帝奢侈好色,其實是在替王鳳攻擊皇帝以表明自己對其忠心。
王安石這可真是一石二鳥,表明是嘲諷蘇轍,可暗地裡又把宰相也嘲諷了一番,當時韓琦任首相,聽說王安石的嘲諷後哈哈大笑沒有在意。
韓琦畢竟還顧念當年在揚州上下級同事一場,沒有深究。可王安石卻鉚定了蘇家兄弟,堅決不為蘇轍寫詔書之後又看了蘇軾的文章,說蘇軾的文章全是些老掉牙的論調根本不值一提,他如果當主考官兩人絕不錄用。
也難怪,就在蘇轍策論完成不久前王安石的《論時政疏》才上梳,高度類似的題材甚至把仁宗比喻成昏君都如此類似,蘇轍一篇策論名動天下,自己收不到任何回應,王安石憋了一股氣,看蘇家兄弟倆誰都不順眼。
朝廷安排不動王安石,只好派另一位知制誥給蘇轍撰寫了詔書。原本隨著蘇家兄弟外出做官,風波逐漸平息,可沒想到敵對的種子已然種下,爭鬥將會貫穿三人接下來的人生。
王安石在首都的這些年,群牧判官做了,度支判官也做了,科舉考試考官也做了,兜兜轉轉將近十年,卻還只是個知制誥,升遷速度極慢,按照王安石的出身和傑出的政治才能,不該如此蹉跎,可屢次的辭官不受讓朝廷和仁宗產生了一種錯覺,這個人淡泊名利,不需要再給他授予什麼重要職位。
出任知制誥後,平時工作不多,不重要的王安石又被朝廷安排去兼職糾察開封邢獄,看看有沒有什麼冤假錯案,來到開封府一翻檔案不得了,王安石發現一件司法糾紛。
案件大概是這樣的:開封一位少年養了一隻鵪鶉用了鬥鵪鶉,好朋友想要他不給,朋友之間比較熟於是把鵪鶉搶了就跑。少年在後面追朋友在前面跑,好不容易追上了少年上去就是一腳。
男同學們都比較瞭解,平時哥們兒之間打打鬧鬧你給我一腳我給你一腳都是鬧著玩兒,不是什麼大事兒。可少年這一腳踹出去壞了,正中朋友心口,當時朋友就不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