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末世星火,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家亡了,自己的揚州城也像一座人間地獄,但李庭芝就是不投降,德佑二年三月太后和恭帝到達瓜洲渡口,在伯顏的要求下下詔給李庭芝要求其立即開城投降,接著又派使者帶著詔書去了揚州城下宣讀詔書,沒想到李庭芝是真的剛,自己皇帝的詔書聽都不聽,當時就下令城牆上弓箭手射箭將使者射死,堅決不降。
李庭芝不僅不投降,還有心重振大宋,使者被射死之後立即派部將姜才趁著夜裡去劫營,試圖把太后和恭帝救回來,只可惜元軍早有防備,姜才一番苦戰才發現太后和恭帝早已被送走,只好退回城去。
李庭芝在揚州苦苦支撐,但當時淮西方面的夏貴已經降了,為了瓦解揚州守軍意志,阿術把淮西宋軍拉到揚州城下勸降。兩淮宋軍彼此相熟,揚州守軍看到友軍都降了,不禁士氣低落,但李庭芝再次號召全城抵抗到底,甚至當眾在城頭燒掉了元軍送來的勸降詔書,堅決不降。
不投降是要付出代價的,到了四月,揚州城裡的軍糧全部吃完,無奈之下李庭芝下令搜刮百姓存糧,百姓本就沒多少糧食,殘酷搜刮之下很快就沒了,李庭芝又下令搜刮官員,官員很快也搜刮完了士兵們只好開始煮弓弦、甲冑,吃完之後又開始吃人,老弱病殘先殺了吃,接著吃孩子,很多士兵餓極了把兒子殺了吃掉,只為了能活下去。
唐朝安史之亂時候睢陽有個守將叫張巡,安慶緒率叛軍進攻睢陽時他死守不降,僅憑萬餘人對抗叛軍十幾萬大軍,最後城裡也是軍糧耗盡,張巡領著士兵吃弓弦吃老鼠,最後把自己愛妾殺了給士兵們做軍糧,寧可吃人,絕不投降。
為了絕對的忠貞殺害無辜百姓甚至至親家人,這種涉及到戰爭倫理的課題太大,憑我的才疏學淺不敢妄加評論,但李庭芝守揚州守到這個份兒上,其實也是已經心知活不了了。德佑二年七月,阿術再次派使者前來勸降,說城內早已彈盡糧絕,大元朝廷已經下詔免除李庭芝拒不投降和之前焚燒勸降詔書的罪名,只要現在投降,依然可以到元朝做官。
死守到最後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守死,李庭芝不願揚州百姓與自己一同赴死,計劃轉戰突圍躲開元軍包圍圈。託了賈似道的福,丁家洲之戰後宋軍殘餘主力撤回到揚州,即使經過這麼多場戰役揚州城裡還有萬餘名宋軍。李庭芝安排部將朱煥率軍數千留守,自己和姜才率七千主力向東突圍,只要向東進入大海,就能南下到兩浙福建甚至廣東,南方還大,就算打游擊也能跟元軍周旋。
計劃是好計劃,可揚州宋軍經過這麼長時間消耗,軍馬早已殺掉吃光,士兵也是忍飢挨餓行動緩慢,好不容易從揚州突圍出來了,阿術聽說之後立即率騎兵追擊,在泰州又追上了宋軍,李庭芝只好率軍躲進泰州。
躲進泰州無法挽救這支宋軍的命運,揚州的朱煥早已開城投降,阿術帶著宋軍留在揚州家眷來到泰州城下,不投降,就殺家屬。
自己拋頭顱灑熱血也就算了,如今自己家人也要跟著受到連累,宋軍軍心徹底瓦解,很快便開啟城門向元軍投降,李庭芝得知元軍入城後意識到死期將至,為了留下最後的尊嚴,來到城中蓮池投水自盡,沒想到蓮池水淺根本淹不死人,折騰一番後還是被元軍俘虜。
被俘後的李庭芝被押回揚州受審,在叛徒朱煥的強烈建議下,德佑二年七月當月,阿術處斬了李庭芝,史書記載,李庭芝被處死當天,揚州之民皆泣下。
李庭芝殉國幾十年後,元代詩人劉麟瑞有這麼一首紀念他的詩歌:
淮海曾聞一偉人,十年臥護息邊塵。重來鐵騎臥城急,旋執金戈赴陣頻。
夢入甌閩期立極,路遵通泰倏捐身。平山堂下悲風起,魂繞瓊花萬樹春。
救國救民的英魂吶,幾百幾千年都不會遠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