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章 【參禪禮佛】,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鈞,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由於朝廷盤剝太過,地方府庫空空如也,小民百姓亦家無餘財。

從漢中運了不少錢糧過來,但利州被搞得一塌糊塗,反而需要朱銘拿出軍資賑濟百姓。

又在劍門、梓潼對峙兩個多月,軍糧消耗嚴重,算上從官兵那裡繳獲的,頂多能維持現有軍隊到明年三月。

“得讓富戶捐錢納糧了。”朱銘說道。

高景山提醒“當然得從富戶下手,但不能是現在,須得等明年夏糧收割之後!否則這些富戶大肆宣揚,小民又愚昧無知,將軍好不容易有的仁義之名盡失。這裡畢竟不是漢中,也不是金州。”

朱家父子在漢中和金州,民間威望極高,富戶自然難以操縱輿論。

而在成都平原,朱銘屬於外來者。

初來乍到,根基未穩,驟然讓富戶攤派,這些富戶定然轉嫁損失,然後瘋狂造謠抹黑。小民被富戶盤剝之後,只會憎恨朱銘,仁義瞬間就變成殘暴。

高景山給出成都治理方略“將軍釋出減稅政令,已初步取信於民。當務之急,是整頓吏治。安排心腹掌管戶籍與司法,重審積年冤案,趁機撤換枉法老吏,再狠狠懲治大族子弟。如此則光明正大,非但能立威於大族,還能立信、立德於百姓。如此做法,可逐漸控制成都,到明年夏天徵稅就水到渠成了。”

石元公問道“我軍糧草,只能撐到明年三月,剩下兩三個月的糧食去哪裡尋?”

高景山指著北方“城北昭覺寺!”

“妙啊!”

石元公拍手大讚他來過成都好幾次“不僅是佛寺,還有道觀,都可趁機清理。”

高景山說“石先生雖來過成都,也在民間打聽過訊息,但走馬觀花只能窺其一斑。昭覺寺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在五代時極盛。國朝初年,大宋軍隊燒殺搶掠,昭覺寺因而荒廢破敗。但幾十年後,就重新繁榮起來。至神宗年間,已是尾大不掉,呂大防奏請朝廷,把昭覺寺從子孫廟改為十方叢林。”

朱銘覺得很神奇“佛寺還能有子孫廟?”

高景山解釋說“此處子孫,特指徒子徒孫。上一代住持,可指任下一代住持。而十方叢林,則可由官府任命住持。”

“原來如此。”朱銘還真不清楚這個。

看來古代對宗教管理也有手段,透過任命住持,從而間接控制寺廟。

高景山繼續說“如今的昭覺寺,殿宇三百座,僧舍數百處,僅持有度牒的僧人就上千,另還有大量無牒之僧。可查廟田三四百頃,隱田更是難以計數。”

“如此說來,昭覺寺控制的廟田,可能接近十萬畝?”朱銘聽得動了殺心。

高景山點頭道“而且多為城北良田!”

朱銘微笑站起“我既入主成都,自當拜訪名剎與高僧。”

高景山提醒“莫要殺伐太重,昭覺寺的民間聲望極好。”

一個佔田近十萬畝的寺廟,真會有很好的聲譽嗎?

可以有!

只需在放高利貸時,利息比尋常地主少一丟丟。在收租子的時候,也比尋常地主少一丟丟。災荒年月,再拿出一點糧食賑濟災民。高僧負責結交官府和名流,這聲望一下子就起來了。

神宗朝,官府拿回住持任免權,昭覺寺的收入需要上交。

李畋在《重修昭覺寺記》裡說“茲寺有常住沃土三百廛,滌場斂矯,歲入千耦,井歸寺廩,與眾共之。有舟航大賈,輸流水之錢;山澤豪族,舍金穴之利。五銖一縷,悉歸寺府,無一私者……”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池塘裡種出的藕,歸昭覺寺所有(田租估計也是)。而信徒捐贈的香火錢,則必須上交給官府,極有可能還要繳納田賦。

但僅僅過了幾十年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暴打腳盆雞,我真不是列強

田野上的期望

滿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

槿煜

潛伏者

紫荷尖尖角

下堂王妃要改嫁

端木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