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婚嫁六禮
太清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婚嫁六禮,人在初唐:我與武曌爭皇位,太清妖道,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嚴厲盤查的痕跡。
更別說四周還有百姓和商旅在竊竊私語,他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今天這事有點鬧的大了,李絢的心不由得一沉。
好在他們兩人沒直接見面,不然就有的讓人做文章了。
“大郎!”趙鞏彷彿一直等在玉龍別院門口一樣,看到李絢回來,立刻上前幫他牽馬。
李絢趕緊從馬上跳下來,將馬繩交給李墨,然後看了不遠處的左相府邸一眼,那裡依舊府門緊閉,似是無人關心上清宮的情況。
“阿舅,我們裡邊談。”李絢掃了身後的大街一眼,趙鞏立刻恍然了過來,這裡不是談話之地。
重新回到了書房,李絢立刻毫不停留的在桌案上寫了起來,很快就寫好了兩封長信。
“一封發回彭州,另一封,你親自送往長安,交到李筆的手裡,他知道該怎麼做?”李絢鄭重的將兩封信交到了李墨的手裡。
“喏!”李墨沉應一聲,立刻轉身朝門外而去。
筆墨竹硯,是李絢手下最重要的四大侍從,李墨負責情報蒐集和統籌,李竹負責李絢的個人安危。
李筆常年留在長安,負責商隊的日常運轉,而李硯則是留在江南,負責江南的貨物採買。
李絢不管身在何地,都能隨時隨地的掌握整個商隊的運轉,那才是他的根基。
他如今在臺面上鬧的這麼歡騰,就是要將別人的目光吸引到他自己身上來。
這一次秦家和尉遲家刻意要求提高分成,這背後的東西遠不單純。
除了自身的慾望之外,未嘗沒有其他外力介入的緣故,所以這一次趙鞏提出了謀求婺州長史一職的時候,李絢才會積極的行動起來。
婺州地處浙東,雖不如揚州地處江南中央,但也能輻射整個東海一帶,價值極重。
“你往長安寫信幹嘛?”趙鞏坐在一側的胡椅上,看著李墨就這麼離開。
“長安那邊應該開始採買了。”李絢轉頭看向趙鞏,輕聲笑道:“阿舅,婚事一旦定下,那麼必然要在長安舉辦,洛陽畢竟是暫留之所,不管是我們家中,還是左相府邸,都遠不如長安廣大,實在不便。”
皇帝之所以定洛陽為東都,雖然也有種種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要節省漕運,控制東南,方便就食。
大唐開國已近一甲子,關中人口之多膛乎其後,每年所需糧食車載斗量,日漸繁重。
關中平原產糧之地,若只是供應人口進食,自然足夠,但不要忽略,從太宗到高宗皇帝,滅東西突厥,平土谷渾,攻打契丹,滅絕高昌,絕百濟、高句麗,攻新羅倭國,還有和吐蕃至今未停的戰事。
每年都有大量的糧草從長安運往西域,再加上官員百姓就食,日益艱難。
常年戰爭最直接的,導致整個長安四周地區的良家數量快速減少,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賦稅日少,財政日益困難,而江南地區在開國幾十年間,逐漸從隋末亂世恢復過來,日益繁盛。
出於節省漕運,控制東南,方便就食的目的,每年皇帝和皇后都有三五個月居於洛陽,待到八九月再返回長安。
畢竟長安才是天下中心,勾連川蜀,控制西域,都得依靠長安。
更何況長安的世家大族才是天下最多的,如果對這些人置之不理,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楊廣當年就是小看了這些世家大族的底蘊,最後才弄的丟了天下。
歷來喜歡修史的大唐皇室,對這一點警醒的很,所以每年間,除了春末夏季就食洛陽外,秋初就會返回長安,穩定天下。
秋季也是西域突厥,契丹和吐蕃,就最活躍的時節。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暗中波濤洶湧,李治必須回長安坐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