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李賢,你個蠢貨!
太清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九十章 李賢,你個蠢貨!,人在初唐:我與武曌爭皇位,太清妖道,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王叔有何指教?”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編寫,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下至漢獻帝末年,共195年的史事。”
李絢抬頭看著李賢,嘆聲說道:“殿下切入點不錯。但在臣看來,卻多有偏頗之嫌。
殿下若真的要註譯《後漢書》,則需眼界更寬闊一些,何妨將《前漢書》一起編譯完成……
不能只盯著東漢那點家務事,大漢開國初年,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乃至於漢武帝史書,一一註譯,尤其是幾位太后,請殿下直面以待。”
聽完李絢的話,李賢的臉色忍不住的微微一變。
前漢和後漢,西漢和東漢,差別過大。
後漢太后雖多有出場,廢立皇帝也在指掌之間,但手中的權力,真論起來,依舊寡淡至極。
尤其後漢末年,即便是何太后的那樣的人物,單看其兄何進被世家大族玩弄在鼓掌之間,便曉其人之可憐。
縱觀整個東漢,除了漢光武帝和漢明帝算是壯年即位、暮年逝世以外,其他十二位皇帝,都是未成年即位,甚至還有好四位是幼年即位;活過成年的,也只有七位,還有四位,甚至沒活到十歲。
剩下的那個,是漢少帝劉辯,十八歲即位,只在位五個月,就被人逼殺。
東漢幼兒園,何其慘烈。
後漢書,太敏感了。
……
“大漢前期,除了有漢高祖劉邦,還有呂后和竇太后,以及衛皇后,這其中諸事,都需正面應對,殿下若是看不透這其中的厲害得失,那麼就請殿下,暫時的放棄處理朝政,專心讀書,由此才能有所成就。”
看到李賢面色凝重,但仔細聆聽的模樣,李絢微微點頭,然後才接著說道:“衛皇后暫且不提,但竇太后,雖與皇帝爭權,但不管景帝之時,還是武帝之時,終究未造成禍亂,一切全在皇帝掌控之中,即便是呂后,殿下,謹記;
即便是呂后,當政之時,亦曾穩固朝政,為子嗣計,為大漢計,至於後來禍亂,亦非呂后所願意親見。
殿下若要分明,觀看後來漢文帝如何對待天下功臣,便知情況如何。
殿下需要警惕的,該是何人,用何種手段,前漢,才是殿下真正應該學習的。
文皇帝,景皇帝,武帝,才是陛下應當效仿的。”
李絢算是掏心掏肺了,他這個檢校太子右讚賞大夫,做到如此,可以說是完全無愧皇帝信重。
李賢天資聰穎,通讀史書,但通讀歸通讀,他自己相信多少,認知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李絢這番言辭之懇切,態度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也他府中的臣僚所說多有差異。
李賢對著李絢沉沉躬身道:“多謝王叔教誨。”
李絢趕緊扶起李賢,低聲說道:“今日之言,出的臣口,入的殿下耳中,千萬勿要讓他人知曉,否則殿下和臣都要不了要有一番麻煩……若是有人相詢,殿下不妨對外說,臣建議殿下修隋志。”
“隋志?”李絢站起來,有些愕然,低聲說道:“王叔,隋志不是當年魏相曾經修撰過了嗎?”
李絢微微搖頭,輕聲說道:“當年先帝詔修梁、齊、陳、周、隋五代史,以魏相修隋史,並與房相總監諸史。對梁、陳、齊史各為總論,對隋史總加撰定,經史子集禮樂曆法食地等十志,幾乎囊盡,但今時不比當初,大唐繁華,時勢異也,對人物的看法,天文地理的看法已經多有不同,最關鍵的,是此事不需大費周折,且容易形成定規。”
“定規?”李賢似乎敏銳的捕捉到了什麼,但是卻沒有弄清楚。
“先帝!”李絢極低的兩個字,彷彿帶有特殊魔力一直不停的在李賢耳邊迴盪。
“先帝,定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