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百官之敵人
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百官之敵人,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沒有什麼事情。
韓林又安全過關。
只是這樣一來,韓林發現自己苟不住。
自己這次是真的把這人都得罪了,特別是江南士人們,訊息傳出後,朱元璋大大拔高了韓林話語的重要性。
很多不敢恨朱元璋。
全部找上了韓林,彈劾趕緊的奏章堆成小山。
全是百官之敵了。
這很正常。
現在整個朝廷基本就是這些人,雖然也有什麼浙東集團和淮西勳貴之分,更有江西幫這樣的二流群體,然而這是內部矛盾,爭權奪利而已。
在更大的矛盾面前,自然是會摒棄前嫌。
而韓林這一波操作,完全打擊了這幾個群體的利益。
當然會聯合起來先平了韓林再說。
看看自己這番話得罪了多少人吧。
淮西勳貴集團以李善長為首,胡惟庸和藍玉都是骨幹成員,還有謹小慎微的徐達和湯和,外加一群為大明立國出生入死的安徽籍文官武將。
浙東集團以青田的劉基為首,外加龍泉的章溢、麗水的葉琛、浦江的宋濂,並稱浙東四先生。太原的楊憲雖然不是浙東人,但他站隊浙東集團。
浙東四先生外加楊憲等門生故吏。
看一看吧,這些名字一出來就是在歷史書上十分出名的人。
哪個不是人精?
之所以能夠在朱元璋手下搞對立,只是因為朱元璋在搞平衡罷了。
朱元璋左右逢源。對於朱元璋來說,一派獨大有尾大不掉的風險,朝廷裡面兩大幫派互相制衡,有利於江山社稷的穩定。
朱元璋深諳帝王之術,每當有一方落了下風的時候,朱元璋總會出來拉偏架,讓局勢回到左右制衡的狀態。
朱元璋開始考慮身後事的時候,擔心太子朱允文駕馭不了安徽幫和浙東幫。
朱元璋為了給子孫鋪路,就對安徽幫下殺手。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淮西勳貴紛紛被殺,曾經顯赫無比的安徽幫就此覆滅。
此時的劉伯溫早已作古,宋濂成為浙江幫領袖。朱元璋收拾安徽幫的同時,也收拾了浙江幫。
宋濂的兒子被殺,宋濂也死於流放四川的路上。
隨著朱棣奉天靖難。
二流勢力江西幫出頭了。
安徽幫覆滅,浙江幫沒落,朝廷空出了許多職位。朝廷的事情總要有人幹,朱元璋和朱允炆、朱棣只能依靠科舉入仕的讀書人。明朝的江西人特別會讀書,一大批江西學子透過知識改變命運,進入了大明朝權力中樞。比如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胡儼等人,就是靠著錦繡文章,在明初嶄露頭角。
朱棣吸取父皇執政時期相權與皇權之爭的教訓,採取內閣制分散相權。原本是一個丞相干的活,變成了一群內閣成員來幹。
明成祖朱棣組建的第一屆內閣,總共是九個人,其中有五個是江西人。
首輔是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的解縉,解縉的同鄉、同學兼親家胡廣,江西吉安府泰和縣的楊士奇,江西臨江府新幹縣的金幼孜,江西南昌府的胡儼一起進入內閣。
文淵九宰相,五子出江西。
江西幫的迅速崛起,填補了安徽幫和浙江幫留下的權力空缺。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
其實這是過激了。
就算實行了南北榜,江南的人還是更厲害啊。
明朝建文二年,江西吉安府學子包攬了三鼎甲,狀元是吉水縣胡廣、榜眼是吉水縣王艮、探花是廬陵縣李貫。
明朝永樂二年,江西學子再次霸榜科舉。吉安府學子包攬前七名,永豐縣曾棨高中狀元,吉水縣周述高中榜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