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三 機構,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其實朱元璋自己也挺有辦法。

過段時間,他就會是建立殘酷的法規,對貪腐行為和不作為的官員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對違法亂紀官員的懲處,簡直可以用“兇殘”來形容。

倉庫官員只要貪汙二斤大米,就會被判處黥刑以及臏刑(在臉上刺字後挖去膝蓋)。

凡貪汙超過六十兩白銀的官員立即處死,如果只是簡單地處死,那就太小看朱元璋了——他發明了“剝皮楦草”這一刑罰,剝皮楦草是佛教傳說裡,地獄當中對罪大惡極的靈魂施行的酷刑。

朱元璋將這一刑法重現到人間,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將剝下的人皮製成鼓或者將裡面填入稻草,製成“人皮稻草人”,立於衙門口或當地土地廟的門口,用以警告現任官員不要貪贓枉法。

當你身處到朱元璋時代,恰好看到衙門口有個稻草人時,千萬不要過去擺拍,因為那可是用人皮製造的。“剝皮楦草”是人活時剝皮,還是死後再剝皮,歷史沒有記載,不過按照朱元璋的殘忍性格,應該是兩者兼而有之。

除了“剝皮楦草”外,朱元璋還讓五代十國時期的恢復了凌遲。

在五代十國時期,凌遲只剮八刀,朱元璋認為這太沒有工匠精神了,於是將刀數提高到了三千六百刀。

一刀都不能少。

行刑者在剮犯人時,如果刀數還沒到,犯人就死掉了,那就是行刑者失職。

所以朱元璋時代執行凌遲刑罰的劊子手們個個都身懷絕技,能在犯人身上剮下三千六百片肉而不讓犯人死掉。

我們說朱元璋對貪腐是零容忍,這絕無虛言。

即使官員貪汙的數額非常少,也要被處死,而且是凌遲處死:據史料記載,建昌縣知縣,接受了四百貫鈔,被凌遲處死;

德安縣縣丞,收受羅、絹、布共十匹,鈔八十貫,知府前往抓他,他居然還拿一把鐵叉拒捕,也被凌遲處死;萊陽縣丞收贓一百貫,也是凌遲處死。當然,朱元璋並不是孤軍奮戰,他還懂得打群眾戰爭,讓群眾參與進來,這就叫“參與感”。他鼓勵百姓實名舉報貪官汙吏。但凡官員貪汙,老百姓只要有證據,甚至只是懷疑,就可以到衙門舉報;更有甚者,老百姓可以把他們懷疑是貪官的官員抓起來送到南京,如果有官員阻攔其進京,朱元璋就會誅其九族。

最要命甚至一點是,朱元璋所確立的這些懲治貪官汙吏的法例,居然沒有被寫進《大明律》,而只是透過他後來編著的《大誥》通告天下。

這就是為什麼用如此嚴酷的懲罰措施卻無法禁絕貪汙的原因:他是一個人在反腐,而不是大明帝國在反腐。

甚至越反越多。

現在被朱元璋逼問。他有點尷尬,說道,“陛下,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呀!您想,那些貪官汙吏的利益基礎在什麼地方?是權勢?還是金錢?”

朱元璋道,“那自然是權勢。”

“是啊,權勢是貪官們賴以生存的資本,誰不想要呢?既然這樣,咱們就從它入手。”

“怎麼入手?”

“很簡單嘛,有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挑水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朱元璋眉毛一皺,“這是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愛錢是人的本性,一味的高壓也擋不住人的貪慾。但是人又是有小團體的,雖說朋黨之心難消除,但也可以利用,可以互相監督,互相約束,互相牽制,互相幫助,相輔相成。”

“你是說?”

“就是專門設計一個機構,來監督百官。”

“這倒是個辦法。”朱元璋沉吟片刻,“只是這個機構也參與呢?”

“這也不難,臣說過人都是愛財的。既然要想這個機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穿越遇到原版戰神

影掠浮光

綜穿之漂亮炮灰

啊嗚嗚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