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二十六章 遼難運河,耕耘貞觀,倚夜聽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個不大不小的高句麗很奇怪嗎?

而李泰則開口道,“兒臣親自來到幽州以北,並且讓農業學府的學生對這一片區域進行一定的勘測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哪怕高句麗被解決了,那到以後,肯定會有別的民族替代高句麗在這一片土地上誕生,然後繼續與中原文明進行對抗。

這件事情也許一百年,也許兩百年,甚至大唐不復存在之後,這裡必然誕生與我們漢人繼續對抗的文明。”

劉自與崔仁師看著李泰說的話,不由相互對視了一眼。

他們第一次發現,魏王說話都是這麼勇的嗎?動不動就是大唐滅亡。

要是您不是聖人的親兒子,這時候怕是要株連九族了!

而對於李泰的話語,李世民絲毫不意外,因為李泰研究的就是朝代為什麼會毀滅,以及怎麼樣讓大唐千秋萬代,這也是李世民看中李泰的原因,因為李泰看問題真的很遠。

再說了,李承乾叛亂自己都原諒了,李泰也不過是口上幾句警告,這又算什麼。

“魏王為何有如此的把握!”聽到李泰斬釘截鐵的與其,杜如晦不由鄭重道。

“因為這裡的地形,自從幽州之後便自成一國,就如同蜀地一樣!”李泰鄭重道,

“而這裡資源不說孕育帝國,但至少能孕育高句麗一樣的頂尖王國。

這樣王國在大唐興盛時自然無所謂,但只要大唐衰弱,而這王國又正好在興盛之時,那怕會重現五胡亂華的景象。

就以高句麗而言,若再出一個高句麗一樣的國家,而中原又類似五胡亂華時期,卻是誰也不知道我們華夏文明是否會被對方毀滅!”

“魏王有心了!”杜如晦聽到李泰的話,目光不由銳利起來。

就算李世民此刻的目光都變得深邃了幾分。

隋朝才剛覆滅,大唐也是在貞觀時期,李世民也只是要收服華夏的統一土地,所以對上高句麗,原本不覺得什麼。

但現在聽到了李泰的話,頓時明白的確需要加強與幽州以北的聯絡,就算不能如同蜀地徹底的被中原文明消化,但也必須要把這裡控制起來。

“所以,這是政治上我們大唐必須要控制這裡的理由,掌控了這裡與蜀地,便是給中原文明插上雙翼,才能真正騰飛!”李泰沉聲道。

說實話,大清雖然很被現代人嫌棄,包括作者也覺得大清很爛,但無可否認大清對現代華夏在版圖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是保留了青藏高原這世界屋嵴,讓華夏對待印度甚至中西亞地區能處於絕對地理強勢。

二就是讓東北亞文明與中原文明徹底的融合,讓東北不僅是法理上,還是習俗上都真正成為了華夏的領土,這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本來有第三點那就是蒙古融入華夏的,但蒙古現在分成內外蒙古了,所以這略有瑕疵。

但不論怎麼說,前兩點讓現代的華夏都有幾分受用不盡。

尤其讓東北亞文明與中原文明徹底融合,這讓外國人想要分裂華夏時,都只能選擇邊境勢力,而不直接以東北作為突破口進行挑撥分化,像分裂印度一樣去分裂華夏。

如果沒清朝的話這是真有可能發生的,因為中原文明與東北亞文明,至少在明朝時都還沒完成融合。

因為明朝說到底還是天子守國門,說明在大明的意識中,東北這土地並不屬於漢人,至少漢人不是直轄統治,頂多算羈縻。

這也是清朝雖被國人各種嫌棄,但就作為華夏最後的封建帝制王朝,他並不算全無作用。

民國時期,先賢選擇讓滿清體面退場,而不是直接推翻,也說明先賢發現並認可清朝的貢獻,讓華夏有了繼承這些地方的法理,而不僅只是出於純粹的軟弱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耕耘貞觀

倚夜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