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拿錯劇本了,耕耘貞觀,倚夜聽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修洛陽宮”李泰聽到這話愣了愣,不過李泰沒有回答。
李世民道:“如今四海平定,諸夷盡服,遂詔發徭役修洛陽宮乾陽殿,以備巡幸。”
李泰聽到李世民這話,不由皺皺眉頭。
說實話,如果在長安修建,自己搭把手修建也就修建了。
有高陵徭役,有工廠配套,自己再搭上點錢糧,修建宮殿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但現在需要去洛陽去修建洛陽宮,說實話,就算李泰空降過去,想要以最低價格去修建,但沒有配套的設施,沒有合適的組織體系,想壓低價格去修建怕也很難做到。
說穿了,還是自己手上掌握的產業體積還是太小,想全面支撐起洛陽宮的建設不現實。
但對大唐來說,建立洛陽有沒有必要,就李泰而言,大唐是必須要建設洛陽的。
長安與洛陽這兩者至少在漢唐兩代的關係實際上有點類似現在的北京與上海。
漢朝且線不提,但在大唐之時,長安就是關隴集團的老巢,是整個大唐的政治中心。
為什麼武則天稱帝之後要遷都洛陽,除了經濟因素的考慮以外,其中很重要得原因就是要利用關東勢力去制衡關隴貴族,甚至嚴格來說武士彠本身就是關隴集團的外圍勢力。
不過,在李泰看來,唐代開發洛陽是種必然的事,其中一種很大的原因是,渭河平原在封建時代支撐不起一個超過一百五十萬人口的長安。
說實話,長安在唐代在歷史上出現饑荒的事情其實挺多的。
最典型的就是永淳元年,一個國家國都鬧饑荒,皇帝放棄百姓,自己帶著文武百官和武媚娘逃到洛陽就食去了。
一個國家君主在百姓受災的時做到這種地步,如果是國運衰敗時,基本就是亡國之君了。
只不過他上一任給他留下來的底子好,他自己雖不算會治國,但至少不會太折騰。
但從這裡也能夠看出,在到達封建時代巔峰時,渭河平原真的支撐不起一個帝國國都。
也就是洛陽,靠著大運河溝通了整個南北,利用水利把糧食的運輸成本下降到了最低。
說實話,封建時代的生產力單獨依靠某個區域想要供養百萬人口城市真的不容易。
但靠著航運,集合整個國家的力量來供養一個城市,突破百萬人口的城市也變得不是那麼困難,像唐代洛陽,宋朝開封,基本就是靠著大運河養起來的。
所以,相對與開發長安,洛陽的潛力比長安可是要大得多了。
所以開發洛陽的提議李泰是贊成的,但自己沒好處的事,李泰表示自己只想躲得遠遠得。
而就在李泰思考時,御史張玄素果斷站出來,開口道:“聖人,臣聞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且以陛下今時功力,何如隨日”
李泰聽到張玄素站出來的話愣了愣,甚至有一點張大了嘴巴,張玄素這麼勇的嗎!
沒有見到魏徵都沒出來說什麼嘛,你這個御史這麼牛,這是逮著李世民欺負啊!
不過,顯然張玄素卻還沒有噴完,又繼續噴道,“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於煬帝。深願陛下思之,無為由余所笑,則天下幸甚。”
“這是真找死啊!”李泰沉默的表示,我就看看,不說話,更是把腦袋低得更低了。
反正這件事情跟自己沒什麼關係,顯然在場大臣是不同意李世民修宮殿的。
果然李世民的臉色變得難看了起來,開口道,“卿謂不如煬帝,何如桀紂”
張玄素開口道:“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於亂。
陛下初平東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門並宜焚燬,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