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八章 嶺南舊事,耕耘貞觀,倚夜聽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
你做不到是正常的,但我可是農科出來的,能比你多分櫱幾株種植多正常的事。
若連分櫱技術都掌握不了,那還算什麼農科教師!”
袁客師倒是一臉理所當然,就彷彿是在說這種事情風輕雲淡,不值一提。
“我最多一株麥苗也就只能分櫱七株,你能分櫱多少株?”劉神威對著袁客師道。
“大概比你多三十株吧!”袁客師隨口回答。
“三四株?”劉神威看看這水稻的面積,這可不是多三四株的植物就能種植開來的。
所以劉神威很快便回過神來,彷彿像是在看怪物似的看著袁客師說道,“三十株?!”
“這不是有手就行嘛!”
袁客師倒是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這還是在廣州這地方的條件差。
若在長安的實驗田中,自己的分櫱數量至少能夠到達五十株以上,可惜這裡條件不夠啊。
不得不說,分櫱技術算是華夏古代發明出來的最變態的技術之一。
正因為有這種技術存在,所以一枚種子就能生產出許多植株,不過基本上超過九株以上都屬於炫技,只有個別人能夠到達這種水平。
而絕大多數的百姓隨著對種田的熟悉,基本上也就在六株到九株間,想要讓種子分櫱出更多的植株真的是需要沉澱更多的技巧。
分櫱技術的存在讓百姓能留下更少種子,卻能種植出更多糧食,增加抵抗風險。
當然這種技術最大的貢獻,其實並不是百姓的身上,而是像是袁客師這種遇到了某些植物的種植時,就能夠用這一種技術進行快速的複數增長。
否則真靠著一枚種子種植一顆植株,想把這種稻種進行推廣,怕不是要十年起步。
“你厲害,你了不起!”劉神威忍不住的吐槽了一句。
不過,劉神威回過神,略帶著幾分惆悵的問道:
“那你是準備繼續待在廣州,不跟我一起回去了?”
“不了!”袁客師搖搖頭說道,
“對於程總管來說,掃清了嶺南的叛亂,種植出糧食讓本地的人心安下來,讓這周邊自然穩定,所以班師回朝是理所當然的。
但越王讓我留下來是為了制定廣州,甚至嶺南的時令,這不是短時間能製作出來的。
畢竟你也看到了這裡就算是到了冬日,卻也依舊綠意盎然,草木繁茂。
所以不能用中原常理看待,我怕需要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才能把這當地時令理出來!”
劉神威聽到袁客師這般的話語,倒也沒再繼續勸下去了。
因為劉神威也非常清楚,農業上想教會百姓精耕細作,那時令律法一定要制定清楚。
這是農耕的根基。
這時代的百姓大多數是沒有讀過書的,為什麼好像華夏百姓是個人都會種田,最重要得就是這種農耕時令,幾乎銘刻到了他們的骨子裡,讓他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時間要去做什麼。
而靠著對農耕時令的瞭解,並且跟著時令耕作,華夏農民在工業化前秒殺了世界上所有華夏文明圈以外的其他地區的農民,這就是時令的意義所在。
只不過,時令這種東西需要慢慢修改,真的比種田都要來得麻煩,需要不斷修正。
“既然如此,我就不勸了,過些日子,我便要跟程總管啟程回長安了!”劉神威道。
袁客師說道:“記得把你在這邊記錄的草藥以及早米稻的稻種帶上。
這稻雖然吃水,但生長迅速,你把它交給越王,讓他在長安那邊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
“知道了,倒是你,雖然在這裡待了一年,但這裡的環境,想要長久的待下去可不容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