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4章 落定(二),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傅山:“當初朝廷封太初你為穎川侯,那是對你勇武和功績的肯定。”

孫元:“慚愧。”

確實,穎川侯這個侯爵在明朝開國初年本屬於大將傅友德。傅友德的戰功和威名,孫元是知道的,能夠得這個爵位,他內心中也是非常得意的。

傅山:“你知道就好,對了,可知道曹國公這個國公爵位本屬於誰嗎?”

孫元手一攤:“這大明朝的王公侯伯爵位實在太多,我怎麼知道。要不,你去弄本《英烈傳》來讓我查查。”

“不用查,我知道。”傅山臉色有些不好看:“曹公國這個爵位本屬於李文忠。”

“你這麼一說,我就知道了,李文忠啊,太祖的親侄兒。”孫元恍然大悟。

“不是侄子,是外甥。”傅山糾正。

“讀書不細,讀書不細。”孫元有點不好意思。

其實,在以前他也不知道有這個人。後來在現代社會的時候,讀了一本叫什麼《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才牢牢地記住這個名字。

在以往,後人一提起明朝的開國英雄們,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如果你讀過金庸的《鹿鼎記》還會知道沐英。至於文臣,則會想起傳說中諸葛亮在世的劉基劉伯溫,聽得懂鳥語的李善長。至於李文忠,則大多數人會一頭霧水。

直到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又讀過《明史》之後,孫元才知道這可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文武全才,有智有謀有勇,簡直就是個全才。

真說起在明朝那全開國將相中的地位,李文忠只在徐達將軍李善長之後,排名第三。

明朝開國時可謂是將星燦爛,就連成祖這樣的帥才也排不上名號,這個李文忠能夠排名第四,併成為獨鎮一方的諸侯,可見此人有多麼的了不起。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

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後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

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徵。文忠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

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這個當時明朝的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

從這段歷史記錄來看,李文忠之如朱元璋,就如唐時的李靖之如唐太綜李世民。

夫一代雄主,身邊必有傑出之士層出無窮,就好想他身上有吸鐵石一般。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文武全才,他的親侄子朱文正也是個傑士,人稱天下第五名將。

孫元呵呵笑道:“朝廷將我比擬為李思本,某愧不敢當啊!”

傅山突然冷笑:“真的嗎?”

“難道不是,先是將我比為傅友德,現在又是李文忠,呵呵,呵呵。”

傅山語代譏諷:“太初別忘記了,明朝做過曹國公的除了李文忠還有他兒子李景隆。”

“當代趙括李景隆。”孫元臉色難看起來。

真說起李景隆,純粹就是一場笑話。

他在父親李文忠去世之後,繼承了曹國公的爵位,乃是建文帝的心腹。此人喜讀兵書,又能言善辯。在開國大將軍紛紛被朱元璋誅殺之後,頗有鶴立雞群的意思,被人認為是一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