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0章 試刀,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這事,孫元等人都嚇了一大跳。
說句實在話,讓倭奴和朝鮮營兩支部隊參於這場空前國戰,政治上的意義大於軍事意義。孫元想搭救是告訴天下人,建奴可以沒掉朝鮮或者以前大明朝的藩屬國,我可以輕易地在那邊扶植一支抵抗力量,你可以滅人國,卻滅不了當地士民心向天朝大國之心。
但這兩支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太操蛋,除了打尼堪時還算過得去,但那一仗卻是在周仲英和俞亮等教官的指揮下打的。真交給李舉李親王指揮,鬼知道會煮成什麼樣的夾生飯。
在急行軍到揚州的路上,這兩支部隊也放了鴨子,花了兩天才聚攏在一起。
所以前天的決戰時,孫元根本就沒有派他們上場。這兩路人馬真到戰場上,也只能添亂。
下來之後,孫元就安排島津聯隊和朝鮮營負責維持大軍的後勤補給線,並建立俘虜營看管戰俘。
在場諸人都是帶兵多年之人,對於殺俘這種事情看得多了,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闖軍出身的秦軍且不用說,那是有名的土匪軍隊,自進入江淮以來什麼壞事沒幹過。他們打仗兇,禍害起地方也兇。
至於孫元,當初在天津衛和濟南時,因為沒有能力收編漢軍俘虜,可是默許部下將漢軍盡數屠光。到馬士英坑殺俘虜時,他也不發一言。
但今時不如往日,揚州之戰以後,可以預見,滿州八旗的主力都要丟在長江兩岸,明清兩國局勢逆轉。丟失所有可戰之兵,又沒有拿下東南財賦之地,滿清必然無法在北方站住腳。全線潰退回遼東已成定局,如果滿清上層還有清醒明智之人的話。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今後的北伐之戰,軍事只是輔助手段,更多的是政治。而大獲全盛的孫元如日中天,已經整合了江北四鎮中的三鎮和鄭成功的新軍,掌握明帝國所有的野戰軍團,已經具備有招降漢軍,甚至蒙古外藩軍,甚至建州軍的可能。
這個時候再妄殺俘虜,豈不是要讓以後所有的敵人一遇到寧鄉軍就拼死抵抗?
而且,島津一夫和樸昌範拿俘虜比刀給了孫元一個不好的聯,這他孃的不是要弄百人斬嗎?你要殺俘,直接坑殺乾淨,弄這麼一出也太操她媽了,斷不可忍。
至於高傑更是氣惱:“太初,人都被你殺光了,我還招降個屁啊?”翻山鷂子心頭一急,忍不住暴了粗口。
孫元:“英吾休急,既然答應將漢軍俘虜都交給你,某自然說話算話。走,看看去。”
一行人上了馬,急速朝戰俘營奔去。
戰俘營位於揚州城下,距離孫元老營還有十來里路。這一路上,眾人心頭焦急,都沒有說話。尤其是興泰,更是一張臉黑得像是要滴出水來。
其實,甄別俘虜的事情本屬於軍調處管的,雖說興泰暫代元字營甲隊軍官一職,可週仲英和俞亮卻也不是好相以的人,在他們手中怎麼可能出現殺俘之事。
孫元心中疑惑,就低聲問興泰。
興泰回答說,軍中缺少文職官員,昨天一戰部隊繳獲實在太多,管老闆那裡忙不過來。周仲英通曉數術,管陶就將老周給借了過去。至於俞教頭,則正在培訓軍調處的通譯,打尼堪的時候不是俘虜了不少蒙古兵嗎,他正在甄別其中懂漢語又願意投降我軍的蒙古人。這一疏忽,沒有人管束,卻叫日本子和棒子放肆胡為了。
“哦,原來是這樣。”孫元這才明白過來。
興泰悶悶地說:“侯爺,殺俘一事斷不可再為。其實,四夷鹹服不但要靠武力,還得靠王化,需以德服人。依屬下看來,漢軍須招降,建奴可以適當時候招募一些充實軍中。沒錯,自天啟年起,建州是欠下了漢人累累血債,被人以血還血也自無怨言。可早年,建州人也受盡了明朝遼東官府軍鎮的壓迫。壞的是滿族上層,壞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