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2章 入城,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了四天雪,終於停了。

內城的屠殺也已經在四天前停止,不得不說,秦軍山東軍等四支部隊雖然兇殘,可還是能夠做到令行禁止,或者說他們上頭有寧鄉軍,有孫元的世子孫天經壓著,不得不聽令而行。

四支軍隊很快收刀入鞘,分別駐紮在城中各處軍營,無令不得出營滋擾地方,只在街上放置有少量兵丁維持秩序。

封第二日,寧鄉軍在京城的衙門就建立起來了。清朝個漢官搖身一邊成為孫元的官吏,四下安撫百姓。又在滿城中四下張貼告示,讓內城的建州人不要驚慌,不會有人再傷害他們了。

同時,官府還讓所有的建州人收拾好個人用品,到城外通州集合,統一安置。又說,那邊已經熬好了粥。

可憐建州人已經餓了許多天,家中的財物已經被四支軍隊搶劫一空,大家除了身上的衣服,可謂是一文不名。雖然不太相信官府所說的話,可反正留在京城裡也是死路一條。於是,就相互攙扶著,在兵丁的押送下出城朝通州走去。

從通州那邊傳來的小道訊息說,那邊的兵丁已經不殺人了,不但給口一吃的,每人還發下一件棉襖。薊鎮那邊寧鄉軍軍調處也派人過來接受難民,寧鄉軍可沒有殺俘的習慣,那些建州人總算是活下來了。

軍調處進駐通州之後,開始甄別俘虜,並說,等到過了年,就會將他們送去爪窪和呂宋安置。如果願意當兵的,還會編進軍隊。不願意的,則在當地劃給土地,耕種過活。

寧鄉軍已經有意經營南洋了,海軍也要分出一半兵力南下。

倖存的建州人餓了好幾天,有一口飯吃就成,至於南洋在哪裡,也沒有在意。

通州那邊的大運河已經上凍,賑濟難民的米糧一車車從薊鎮那邊運過來,很多糧食都已經生了黴雲,據說還是天啟年間明朝積下來,用於守衛遼西走廊的關寧軍的軍糧。

這些糧食堆在通州,積累成一座座小山。

前來領州的難民實在太多,數千石糧食熬就的稀飯轉瞬一口,每口鐵鍋前都排了一支無頭無尾的人流。所有的建州人無不渾身血跡,焦頭爛額,衣衫藍縷,有的人還缺胳膊少腿,當真是慘不可言。就算是街上的乞丐,也比他們看起來光鮮。

在領粥的時候,秩序很是混亂,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有身強力壯之輩肆意插隊,一次次過來吃飯。而體弱帶傷者,排了一天隊,竟是一口湯水也沒搶到。

軍調處的人也不管,只要你不來搶糧就成。反正給誰吃不是吃,身強力壯者將來可是要經略南洋的主力,多吃些也應該。至於其他體弱老邁者,對他們來說就是個負擔,餓死了也不可惜。

……

太陽終於出來了,照得京城一片金光燦爛。

天氣一好,血腥味就瀰漫開了,燻得人睜不開眼睛。路邊的屍體奇形怪狀,看得人心中發寒。

至於路上積雪,很多地方都已經被染成了紅色,掃乾淨之後,底下的黃土也被沁得鮮豔了。

化人場的火終夜不熄,整個北京都變成了不夜城。骨灰在大風中飄揚,然後又落到樹上房頂和人的頭臉上,灰濛濛地如同人間地獄。

整個北京城裡的和尚和道士都被官府徵用,僧侶負責收殮屍骨,而道人們則熬了湯藥擺在路邊,任人自取之。

又有人說,山東軍秦軍島津聯隊朝鮮營這次屠城,共殺了將近六萬建州人。這話或有誇張之處,但估計也差不了多少。

建州的血,終於流乾了。

……

正午時分陽光耀眼,曬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在大明門外面的街道上,一大早這裡就戒嚴了。無數的官員和士卒都繃緊了臉立在那裡,好象在等著什麼。

一個獨臂瘸腿的小和尚揹著一個背篼從那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