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3章 雪與春光,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佑率先問:“何解?”

傅山伸出手指在大運河上一劃,從南皮直接劃到徐州:“如今,鎮海軍和鎮江軍的兵士和糧秣都在大運河上,拉出一條几百里長的運輸線,兵力分散。一旦大運河上凍,物資供給就會出問題。如果鄭大木帶兵去保定,那地方的清軍不多,必然無法抵抗。拿下那裡應該不成問題,但下一步又該怎麼走呢?是等著後勤跟上再進攻北京,還是不管不顧直接殺過去。無論鄭森做何選擇,在戰略上都處於被動。”

孫元:“大木這個人我是瞭解的,頗有戰略眼光,必然不肯行險。他會駐守保定,等後勤輜重到了再說。”

黃佑也道:“這是軍事常識,鄭大木不可能犯糊塗的。沒有糧秣,還打什麼仗……當初盧公就是……”想起多年前的那一幕,他眼圈紅了。

孫元心中也是難過,嘆息一聲:“這麼多年了,總算是打回來了。若是盧公泉下有知,見到我大明的軍隊重新出現在保定,不知道會歡喜成什麼模樣。”

傅山歸盧象升可不怎麼以為然,覺得這人和黃佑一樣,太過迂腐。在外帶兵的時候,做人做事放不開手腳,處處被人制約,這樣打仗,不敗才怪。若換成我是他,早就把高起潛和楊嗣昌幹翻了。

他淡淡道:“君侯,黃兄,鄭森雖然不會行險,可若是鄭芝龍呢?”

孫元的表情凝固了。

傅山:“鄭芝龍可是總督江北兵馬,別的部隊他指揮不動,可鎮海軍卻是他的兵,鄭森是他的兒子。先入北京者為王,我就不信鄭一官不動心。如果鎮海軍停在保定等後援,說不定就要被我寧鄉軍搶了先。誰也不敢保證他會不會讓鎮海軍冒險進軍,鎮海軍雖然有三萬人馬,也在大勝關獲取了一場空前大捷。可我對鎮海軍還是不放心,別忘了豪格手下的正藍旗編制完整,士氣正盛,那可是老韃子,鎮海軍還嫩了些。別將這一場北伐,又打成北宋的檀淵,做成了夾生飯。”

黃佑也是以拳擊掌:“如果這樣就糟糕了,鄭一官肯定會這麼幹的。畢竟,他並不知道大勝關之戰的具體情形,那一戰名義上是鎮海軍打的。其實,說到底是方惟將軍靠著海軍陸戰隊在背後偷襲。”

孫元:“鄭芝龍的行轅現在哪裡了?”

黃佑:“應該在聊城。”說來也怪,鄭芝龍總督江北之後,一直都不急著去同鄭森匯合,而是不緊不滿地跟在後面。鄭森也曾經派使者過去請他去軍中主持大局,他都以鎮海軍都是大木你一手建立起來的,為父對軍中事務一無所知,就不插手了為由推辭。

鄭成功又問父親對於目前的態勢有什麼建議,鄭芝龍只說他的主要職責是協調各軍已經地方官府,至於仗該怎麼打,大木你自己看著辦。

看他的表現,簡直就是當年劉宇亮督師的翻版。

孫元聽傅山說完鄭芝龍的情形,鬆了一口氣:“好在鄭一官也是個知兵之人,不會亂來。”

他心中還是有些不安,道:“不管怎麼說,看樣子,我軍也該動了。傳令給蔣武韶偉冷英,還有山東軍劉春……”想了想,孫元搖頭:“罷休,進軍計劃維持不變,不要急。打仗的事情慌不得。一切還是按照原定計劃行事,步步為營,各軍齊頭並進,一點一點向北京擠壓。也免得叫人誤會某想先入北京為王。”

黃佑讚了一聲:“我等做臣子的,本該如此。”

孫元接下來的話卻嗆了他一下:“元字營,健銳營騎兵軍三天之後出發,某親率他們去保定,以防出事。動作要快!”他還是想先進北京城啊!

說完話,孫元伸了一下懶腰:“黃兄,大軍開拔一應糧秣全靠你了,上次揚州之戰將你放在後面,主要是考慮到你身子這幾年不是太好。如今看你氣色,已然好完全了,咱們一起去吧。黃兄乃我揚州鎮制度建立的第一功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