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4章 鄭芝龍的等待,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什麼好等的。”鄭芝龍淡淡一笑:“老夫看明白了,這個錢牧齋就是個空心蘿蔔,在天子那裡卻沒有什麼聖眷,手頭也沒有任何力量。之所以能夠有今日之地位,那是因為有所謂的理財手段。廢話,寧鄉軍那麼多銀子大把撒出來,換任何一人都能成為理財聖手。某現在倒有些後悔當年讓大木拜在他門下了,當初想的是老錢好歹也是東林領袖,大木在他那裡,多少也能得些名聲。現在好了,錢老頭名聲臭成那樣,老夫失策啊!”

最後,他語氣中竟帶著諷刺:“真不知道這樣的腐儒,得了孫太初那麼多好處,竟還想著要倒孫元,依靠大木的軍功在朝堂擴充套件實力。說難聽點,他有今天全靠孫太初,真真是忘恩負義了。沒有了孫元的扶持,在朝中又沒有實力。從一開始,他就已經被擠出南京這座大舞臺了。”

部將:“確實,這老頭不是個東西,咱們不能相信他開出的條件,反正他說的都是空話,也實現不了。”

“廢話,我自是不相信他的。”鄭芝龍諷刺聲更大:“老錢聽說老夫來了南京,這幾天著急上火地聯絡二弟,又是請吃飯,又是送東西。還不是想把老夫拉到他那邊去,開的條件看起來好象很美——封侯——呵呵,就父封侯就把我父子打發了。侯爵,也就是一紙詔書的事情,惠而不費。怕就怕,只怕這個封賞的聖旨他也未必能夠拿到。沒有實際好處,老錢也只能同某拉家常談交情了。”

部將小心地問:“所以,這就是總兵官你把靖遠伯派去江北的緣故?”

鄭芝龍北上之後,第一站就去了鎮江,同兒子鄭成功,也就是鄭森見上了一面。

他也沒同鄭成功多說什麼,只道接了皇帝的聖旨來京述職,說不好還會參加北伐之戰,到時候咱們可成了上陣父子兵了。

然後,又詢問起鎮海軍的軍務。

這個時候的鄭成功還是一個熱血青年,聽說父親也有可能參加北伐,心中一陣狂喜,也感覺大為光榮,興奮得不住跺腳。當下也不疑有他將軍中事務大概地同父親說了一遍。

道:“兒子是第一次統軍掛帥,還請父親大人訓示。”

鄭芝龍也不客氣,泛泛說了幾句,又道:“馬上就要北伐,我福建軍大多是大洋上的好漢,在江淮水鄉作戰尚可以。但幽燕之地都是一馬平川,如果沒有騎兵,這仗就難打了。為父看你軍中馬料匱乏,還是提前準備為好。這戰馬不能光吃草,得吃糧食。還必須是小米高粱和黑豆,其中黑豆最好。這些江南並不出產,你得提前準備。不如先過江去,在淮北購些小米和豆子,建幾個糧倉,也好大軍出征時沿途補給。而且,光這麼等著也不是辦法,幾萬人馬北上,光過江就得六七日。你現在就需籌備,陸續將兵馬開過江去。”

父親的話鄭成功自然經服,而且這確實是執重之言。這次北伐,他手頭可以出動的兵馬有三萬之巨。這三萬人馬,一日三餐下來就是一筆巨大的數字,不可能隨軍攜帶,需一邊走一邊補充。否則,光運輸糧秣,就足以讓部隊累垮。

沿著進軍路線設定補給點確實是一個好主意,寧鄉軍好象也是在這麼幹的。

而且,這些補給點都需要佈置軍馬防守,從這裡到北京,最後投入一線的作戰部隊能有一萬就算是不錯的了。

和父親見了面之後,第二日鄭成功就過了江,將鎮海軍的行轅設在揚州,開始調動部隊,購買糧秣。

卻不想,這正是鄭成功父親的計算。

聽到那個部將這麼說,鄭芝龍搖頭道:“大木這個孩子,有赤子之心,最是單純熱血。外人只要對他好,他就是赤心以報,有的時候未免幼稚。我讓他去江北,就怕是他顧念到錢謙益的師生之情,亂了老夫的計劃。”

部將猶豫道:“總兵官,末將覺得……末將覺得這樣不太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