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70章 都打起來了,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鄭成功武藝還算高強,這一聲用盡全身力氣的大喝,聲音便在曠野上回盪開來,顯得頗為雄壯。

如果放槍的乃是建奴,自己說率一百甲士巡邏到此,當可將他們驚退。

聽聲音,敵人至少有十人以上,雙方相距不過二十來步。即便鄭成功騎著馬,如果敵人用火槍給自己來一個齊射,即便這個年頭的火槍沒有任何準頭可言。但霰彈卻能夠在前面佈置出一個彈幕,也夠自己喝一壺的。

對面的蘆葦叢中突地一亂,接著,就是一個蒼涼的歌聲響起:“天霜河白夜星稀少,一雁聲嘶何處歸。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

這一首歌正是梁簡文帝蕭綱所作的《夜望單飛雁》,此詩,瘐信也依詩意另作一首唱和,曰:“失群孤大雁聲可憐,夜半單飛在月邊。無奈人心急有憶,今暝將渠俱不眠。”

詩作得妙,和得也妙。這二人都是六朝詩歌朝唐詩轉變時的代表人物。和同時代的浮華萎靡不同,風格沉鬱蒼涼,氣勢雄大。

按說,今日陽光明媚,這詩唱來卻不應景色。

可聽到“一雁聲嘶何處歸”時,鄭成功想起三萬多鎮海軍如今只剩他一人,自己不就是那隻單飛的野鵝嗎?

心中不覺一痛,手頓時軟了,羽箭歪歪斜斜飛出去,只兩尺就落到地上。

蒼涼的歌聲停下,接著是爽朗的大笑:“那邊威風凜凜的可是靖遠伯鄭森鄭將軍?”

笑聲中,一個身著皮甲的中年人提著一柄長槍從蘆葦叢中策馬而出,身後是十餘手執火槍,腰挎大刀的甲士。

看他們身上衣著,正做寧鄉軍打扮。

為首這個中年人面容有些蒼白,好象是一個白面書生。顯然身子骨不是太好,不過,他一提起長槍,卻顯得非常精神。顯然這是一個下馬相,上馬將的人物。他目光開合之間,有光芒閃動,自然而然地帶著一股氣勢,叫人看了心中不覺一凜。

鄭成功見是自己人,鬆了一口氣,將騎弓收了回去,拱手道:“在先鄭森,敢問先生是誰,如何稱呼。”

那中年人回了一禮,笑道:“果然是靖遠伯,在下黃佑。”

聽到來人是黃佑,鄭成功吃了一驚。對於此人,他可謂是聞名已久了,可惜一直無緣見面。

黃佑本是河北書生,建奴犯河北的時候,他毅然投筆從戎,入了盧公的幕府,同盧建鬥一道建立了名震天下的天雄軍。

盧公殉國之後,黃佑先生又到了盧公門生孫元這裡,可以說,寧鄉軍有今天的規模,孫太初有今日的光景,此人出力不少。

也因為有他,寧鄉軍和揚州鎮才走上了正軌。

對於孫太初來說,此人即是他的首席智囊,也是他的好友和老師。

孫元縱橫天下,無所畏懼,只畏黃佑敬黃佑一人。

這人一手建立了天雄軍和寧鄉軍兩支天下第一軍,在鄭成功心目中,已是神仙一樣的人物。

鄭成功急忙拱手:“見過黃先生,久仰了!”

黃佑將長槍交給屬下,伸出手來,將鄭成功扶住,微笑道:“老夫也久仰靖遠伯了,你我同問明臣,你的爵位和官職都高過老夫,應該我來給你見禮才對。”

鄭成功:“這如何使,後生晚輩當不起。”

黃佑搖頭:“禮法不可廢,尤其是在這亂世禮崩樂壞之際,我等更應該秉執胸中的那一份堅持。”

鄭成功:“不敢,晚輩早已經聽說過黃先生大名字,一直沒有機會見面,今日可算是見到人了。”

黃佑:“今日見了是不是很失望,某不過是小老頭一個。”

鄭成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黃先生……”

黃佑和他一道緩緩騎著馬向前行去,他身後那十來個衛士則遠遠地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