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9章 回憶,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歲,萬歲,萬歲!”
這呼聲讓豪格渾身上下都爆出了一層雞皮疙瘩,是啊,對於紫禁城中那流血的龍椅,建州那滿是荊棘的鐵王座他已經渴望已久了。
建州實行的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皇帝的權力其實並不大。
所謂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就是指滿族宗王八旗貝勒等上層貴族參與處理國政的制度。有稱國議,建立於皇太極崇德元年,其實,這一制度在老漢王奴爾哈赤時間就開始執行了,乃是建州的傳統。皇太極崇德元年實行這一制度,不過是以法律的形式對其進行確定而已。
明萬曆四十三年,老汗王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之後,又置議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與諸貝勒每五日朝集一次,協議國政。天命六年二月,努爾哈赤命四大和碩貝勒按月分值,國中一切機務,俱令值月貝勒掌握。天命七年三月,努爾哈赤又諭令八旗旗主貝勒共議國政。
至天聰年間,除宗室貴族中被封為貝勒者充當議政的成員外,八旗固山額真也兼充議政。至此,在天命及天聰年間,這種由宗室貴族及八旗中的五大臣固山額真等組成的議政制度,雖無議政王大臣會議之名,實際上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的早期形態。
實際上,建州以前一直實行的是奴隸制度,雖說皇太及在位之後借鑑明朝封建制度,實行漢化,可整個建州依舊保持著濃厚的奴隸主貴族的原始民主制度。一旦有事情,都是大家坐在一起協商,而不是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國政如此,皇帝的選舉也是如此,並不像漢朝皇帝設立太子。
所以,皇太極駕崩之後,誰做皇帝都可以,只要他是愛新覺羅家的人,只要他實力足夠強大。建州,說穿了乃是一個弱肉強食以力為尊的世界。你力不如人,只能跪在強者的面前俯首稱臣,這也是建州的規矩和傳統。
可是,豪格卻不是這麼想的。他從小被養在宮中,待到長大,父皇又請了許多漢人大儒教授學問。在如範文臣之中漢官的日夜薰陶下,他從小就被灌輸進自己是龍子龍孫,天家血脈,皇位未來繼承人的觀念。至於君君臣臣,上下有序,禮儀倫理這一套,可以說是印在骨子裡了。
在他看來,自己是皇家的嫡長子,如果在明朝,那就是太子,是儲君,皇位的不二人選。至於其他覬覦皇位的人,都是亂臣逆賊,人人得而誅之。
可是,他被漢化了,別的建州上層信奉的卻還是強者天然正義的那一套。
再加上豪格性格里的隱藏的懦弱,在皇太極去世以後的皇位之爭之中,他只略一退讓,就被多爾袞搶先聯絡了皇太后,利用議政王大臣會議把他這個第一皇位繼承人踢出了局。
最後的結果是福臨做了皇帝,多爾袞做了攝政王。而自己這幾年被諸多排擠,前一陣子甚至被直接圈禁在宗人府。若不是杜勒瑪和正藍旗勇士們奮起一搏,自己最後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結局,真是不敢想象。
如今,多爾袞已經被拿下了,整個京城和朝堂也在我掌握之中。
皇位離我豪格是如此之近,只需伸出手去。
但是,現在卻不是登基的好時機。大敵當前,北京朝不保夕,只有擊退明朝軍,自己才能挾大勝的威勢回京城。
只有到那個時候,自己的威望才能上升到頂點,上升到所有人都匍匐到我腳下的程度。
到那個時候,就算我豪格不說話,別人也會乖乖地上勸進表。
記得侯方域以前曾經說過一句話:“皇位之爭乃是世界上最殘酷之事,譬如逆流而上,一刻也鬆懈不得。一但大意了,你就會被那湍急的水流打成碎片。對待敵人必須要狠毒,任何擋在面前的石頭都要搬掉,直到前面再沒有人位止。”
是啊,侯朝宗說得太對了。某這次出征,本該帶他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