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5章 分贓,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爾袞:“太后,無論如何,咱們得做最壞的打算,這京城已經成為死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回遼東,還有機會。否則,我大清就是再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走,怎麼走?”皇太后喃喃道:“睿親王,有沒有可能組織兵馬,奪回山海關?”

“沒有可能了。”多爾袞倒也乾脆,徑直道:“山海關丟失之後,據那邊的急報說,撫寧衛也組織過漢軍反攻。可山海關城防實在太堅固,城中的寧鄉軍有眾數萬,都是百戰精銳,怎麼打?還有,敵人的火炮實在太犀利。部隊還沒靠近,敵艦上的紅衣大炮炮彈就好象不要錢似地砸來,頓時就亂了,散了。如今,已經沒人願意進攻。”

“太后,試想,就算咱們將心一橫,不計犧牲全力進攻,拿下山海關又如何,寧鄉軍那些狗才們都是乘著大船的,他們隨時可以登艦退到山海關以北的廣寧寧遠和錦州堵咱們的去路,難不成我們還要一座城一座城打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是個頭,什麼時候才能回遼東?別忘記了,明狗的大軍還回在後面追擊,到時候,咱們被兩面夾擊在遼西,又該如何自處?所以,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只能走古北口青山嶺和牆子口,繞道蒙古回遼東,也只有走這邊才穩妥。”

皇太后捏手帕的手指又緊了緊,神色帶著驚慌:“睿親王,你是我建州少有的智者,既然你這麼說了,看來也只有這麼一條路可走了。”一想起自己一介女流只輩要翻山越嶺從草原回遼東,心中不覺一緊。

從遼東來的時候,她和滿清的王公貴族走的是遼西走廊,倒不覺得什麼。現在要走蒙古,頭頓時就大了一圈。而且,做為一個政治人物,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以前清軍翻越這幾次關口侵略明朝,出動的是剽悍士卒,精壯男兒。這次北逃,罈罈罐罐一大堆,扶老攜幼,走得動嗎,一天又能走幾里路?

而且,明朝北伐大軍中的寧鄉軍秦軍鎮海軍山東軍又不是傻子,會眼睜睜放他們回家嗎?

最最關鍵的是,皇太聲音大起來:“真要放棄北京,只怕……只怕八旗的王公們不肯……”

是啊,這才是最大的憂患。入關以來,在見識到漢地繁華之後,滿州上層以極快的速度墮落下去。別說上層貴族,就算是普通帶甲士,在滿漢分城跑馬圈地之後,誰手頭沒有幾間院子,幾十畝好地,更別說家中劫掠所獲的金銀堆積如山,嬌妻美妾鶯鶯燕燕一大群。而這些東西,在逃跑的時候都是不能帶走的。

人都是自私的,而建州八旗與她和多爾袞的威信是建立在不但為大家獲取好處的基礎上。一旦沒有這些好處,別人根本就不會聽她的話。可以想象,撤退命令一下,這北京城中不知道要亂成什麼樣子。

多爾袞點頭:“太后說得是,真若要撤退,那些進京後吃得腦滿腸肥的混帳東西們肯定是不願意走的。你看看那些王爺們,一個個都長了大獨腩,身上又有哪點我們建州男兒的氣息?自明狗大軍進入京畿以來,已經有人上奏朝廷請死守北京,詔各地兵馬勤王。”

皇太后又氣又急:“勤王,哪裡還有勤王兵馬?”

多爾袞咬牙切齒:“更有賊子上摺子說,朝廷不妨效仿當年宋遼和議舊事,派使者去南京和弘光小兒和談,看能不能來個劃江而治。”

皇太后氣得眉毛都豎起來了:“糊塗蛋兒,一群糊塗蟲。就算要和議,也不用去南京,如今整個明朝軍都聽他孫元的,就算要和議也得找孫元吧?他孫某人和我建州仇深如海,此人野心勃勃,已有在北方自立的野心,如今正要拿咱們的人頭收拾人心,如何肯罷手?這些蠢貨,辜負國恩君恩,當殺!”

看到皇太后和多爾袞這兩個建奴的頭兒又氣又急,侯方域心中一陣痛快。心中大悅:痛快,痛快啊!想當年崇禎皇帝受困北京的時候,是戰是走舉棋不定。如今,建奴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