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473章 濟南戰場的三架馬車,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局勢的發展,建奴在黃河以北的軍事行動猶如疾風暴雨一般,忽爾京畿,忽爾河北,如今又襲到山東。整個大明朝就如同光著頭站在曠野中的孩子,在這種打擊中震顫了,喘不過氣了。

接連幾場大敗,損兵折將。尤其是孫承宗和盧象升的以身殉國,一個前內閣首輔帝王師,一個督師的陣亡,更是開了明朝和建州開戰以來的先河。

如今,山東濟南也是岌岌可危。或許,大明朝將迎來一座省會城市的陷落。這種打擊,更是讓朝野輿論,讓長居深宮,對世事人情一無所知卻銳意進取的天子無法承受。

也如此,朝廷一道接一道旨意下來,勒令關寧宣大和洪承疇的陝軍儘快帶兵入魯,解濟南之圍。

但遠在北京的崇禎卻有不知道,陝軍雖然如已經退出明軍作戰序列湮沒於歷史塵埃中的天雄軍一樣,乃是大明朝最能打的部隊。可他們這幾年同農民軍打得艱苦,又遠道而來,一刻也得不到休整,軍心士氣已然疲乏。如今,大隊軍馬尚佈置在京城宛平蘆溝橋一帶,遠水救了近火。

要想解濟南之圍,還得靠關寧和宣大兩軍。

問題是,宣大軍經過兩次分兵,經過臨陣換將之後,新任總督陳新甲不能服眾。再加上盧象升以身殉國,眾人都心中悲憤,軍心已然不穩。再加上兵力薄弱,這樣的部隊又如何是十萬建奴主力的對手。只能在旁邊敲敲邊鼓,裝個樣子。

所以,這一戰要想打得像模像樣,還得靠關寧軍。

關寧軍到現在不但基本保持完整,且還有後勤補給源源不絕而來,表面上看來,實力不減反增。

但現在關寧軍的問題好象更加嚴重,盧像升殉國的賈莊之戰時,關寧軍距離天雄軍不過五十里,若是全力來援,快馬突進,兩三個時辰就能趕到戰場。只可惜,高起潛同盧象升楊延麟有不協,關寧軍諸部畏帝如虎,為了保全自己,竟坐視天雄軍全軍覆沒。其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行徑,實是令人髮指。

所謂報應來得極快,當日,多爾袞多鐸挾大勝之勢,帶兵直趨雞澤,關寧軍未發一箭,再次崩潰。幾萬人馬,一日之內竟潰逃上百里。

這一戰輸得實在太慘,高起潛畏懼國法,竟將盧象升的死訊隱匿不報。楊嗣昌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先是想誣陷盧象升遇敵退卻不戰的罪名,後來有懷疑他是否真的以身殉國了,派人驗視。

還好有楊延麟帶人在戰場上尋到盧象升的遺體,再加上順德知府於穎據實上報朝廷,這才弄清楚這一戰的實情。

訊息一傳回京城,朝廷一片大譁,這一戰還真是前所未有的慘敗。

崇禎皇帝為人異常精明,很自然地就知道這一仗的責任在楊嗣昌和高起潛身上。不過,這兩人都是他最最親信之人,又是自己一手提拔到高位上的。他又是一個好面子的人,就保持了沉默,並沒有處分這兩人。

而且,在他看來,現在也沒辦法招高起潛回京。

高起潛畢竟帶關寧軍有一段時間,同軍中將士磨合得極好。如今,朝廷的軍事首要任務是解濟南之圍。現在再換人,只怕又要重蹈當初以陳新甲代替盧象升的覆轍。

即便如此,高起潛的無能還是讓皇帝大為失望。他也知道,單靠此人,這濟南之圍還真就解不了。

於是,高起潛在一剎間失去了節制關寧薊鎮諸軍的權力,變成一個純粹的監軍。皇帝聖旨上雖然對高起潛和關寧諸將溫言撫慰。但所有人都知道,高起潛這次是大失聖望,他和自己在軍中扶植的力量已經遭到失敗。這個司禮監首席秉筆御馬監管事牌子,內相中少有的知兵之人的前程只怕要走到盡頭了。未來他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誰也不猜不出來。

其實,大明朝邊軍與建州交戰,丟城失地也是常態。對於統軍主帥的敗績,朝廷的容忍度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