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57章 風雲動,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其中的問題,因為張獻忠的人品實在太卑劣,根本就不值得相信。可熊文燦急於立功,不斷派人進京遊說。說張獻忠兵力雄厚,又是賊軍中的領軍任務。若要想徹底剿滅賊寇,朝廷將來不知道還會糜費多少軍費,調動多少人馬。而且,未必就能打得過人家。如今,若是招降了賊軍的旗幟性任務,賊人必然軍心大震,說不定以後還會有人陸續求降。
如此,豈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後,熊文燦還信誓旦旦地說:“若能招降張獻忠,依臣看來,最多三年,賊軍將盡數歸降朝廷,當至天下太平。”
在熊大人的影響下,急功近利的崇禎皇帝一錘定音,答應了張獻忠的所有條件,讓張部安扎在谷城外十餘里地的白沙洲,造屋買地,定居下來,儼然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的諸侯王。
而這個時期的張部勢力已經在歷次的戰爭中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據地方官送上來的花名冊上記錄,此刻的張獻忠手下總國也不過一萬八千人,其中精兵約一萬一千左右。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才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他雖然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可自登基以來,大明朝就內憂外患不斷,每年都在打仗。仗打得多了,他這個門外漢也具備一定的軍事常識。
一萬八千賊人就有一萬一千精兵,可能嗎?據他所知,賊軍作戰一向都是拖家帶口,兩萬人馬中,上得戰場的青壯有個五六千人就算是不錯的了。至於家丁級精銳,也就一兩牽千人模樣。
這點人馬,只要朝廷發個狠心,調動各地軍馬進剿,最多花費些時間和軍餉,要徹底剿滅也不是什麼難事。又怎麼說未必打不過人家?
這個熊文燦還說什麼最多三年,賊軍將盡數歸降朝廷,這不依舊是袁蠻子那叛賊當年的“五年平遼”的翻版嗎?
一回過味兒來,崇禎皇帝對熊文燦的厭惡感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內心中也知道,張獻忠此賊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反咬你一口,只要他得到休養生息,回過勁兒來。
可崇禎皇帝卻是一個極其好面子的人,只能強自忍了,甚至還將熊總督狠狠地誇獎了一番。
崇禎皇帝和楊嗣昌都是憂心忡忡,可朝中官員和百姓對此卻沒有任何認識。
相反,在此之後,朝野都籠罩在一片喜氣之中。
熊文燦的撫局受到朝廷表彰,大大鼓舞了其他主撫派的官員。各地督撫都有樣學樣地派人招撫已經眼見著就要徹底被打垮的農民軍部隊。開出的條件一個比一個軟弱,一個比一個妥協。以至於當時有很多人譏笑以熊總督為首的主撫派官員的做法是“求賊。”
如今的農民軍已經處於日落西山的窘境之中,見朝廷招撫,自然是十分驚喜,決定暫時做幾天官軍,緩上一口氣。
沒錯,就是求賊,隨著大量的賊軍假投降,僧多粥少,各地官員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不但答應農民軍保留建制,還自掏腰包補充賊軍給養。
有這麼些冤大頭在,有便宜不佔王八蛋。一時間,農民投降之風盛行。十一月,羅汝才順義王射塌天一丈青一條龍過天星王國寧常國安楊友賢王光恩等十餘家首領相繼向當地官員投降。
至於沒有投降的李自成等人,也正愛陝西被徹底擊潰,只餘十餘騎逃入商洛山區苟延殘喘。
在普通百姓看來,困繞大明朝十餘年的內亂到現在好象已經得到了徹底平息。
這究竟是不是表面現象,這些賊人是不是還會捲土重來,再次反叛,誰也不知道,或者說不願意去想。
遼東那邊,因為今年的氣候不錯,建奴也沒有入寇。讓明帝國的百姓享受到一年多難得的和平和安寧。
至於皇太極征討朝鮮歸來之後,在今年二月二日,又命碩託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進攻皮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