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23章 駐紮,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場短促的遭遇戰,時間正是在大明朝崇禎九年的八月底。

此乃是清朝的立國之戰,在勇敢善戰的阿濟格率領下,清軍共出動了滿蒙漢軍八旗共計十萬人,可以說,此次入關可謂是集中了清朝可以調動的所有機動力量。

清軍繞道蒙古,自喜峰口入長城,於延慶集結。然後,深入明朝京畿重地。

在為期兩月的戰爭中,清軍一路攻城掠地,連陷二十餘城,大小五十餘戰。明朝京地區損失慘重,除了少數將領之外,幾乎沒有組織起象樣的反擊。

至於清兵此次的劫掠,自然是十分豐厚的。到現在,心滿意足的清朝大軍已經大部開到密雲平谷一帶,準備北返。

在如此規模巨大的入侵戰中,其實寧鄉軍與阿山的此次遭遇並不算什麼。但卻是唯一的勝蹟,對於軍心士的提振,卻有難以估量的影響。

特別是對寧鄉軍普通士卒和軍官來說,更是如此。在以往,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已經廣為人知。在沒有真正和滿清建奴交手之前,說句實在話,大家還是心中忐忑。此此不但親眼見到了傳說中的遼東野人,還親手粘了他們的血。

大家突然發現,其實建奴也沒什麼了不起。也就是個子高些力氣大些武藝強些。可對上寧鄉軍,卻還是如待宰的羔羊一般不堪一擊。

孫元和京營匯合之後,帶兵回到老營。

在當地駐紮了兩日,休整完畢之後,探馬來報附近幾個州縣的建奴都已盡數北上。方圓幾百裡之內,再看不到建奴一兵一卒。

孫元知道,這是建奴開始陸續北歸了。

這一時期的滿清剛剛立國,還沒有南下與明朝爭奪天下的心思。畢竟,如今的明朝雖然已經國庫空虛,衰弱得如同八旬老翁。但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剛消滅了農民軍主力,表面上看來,困繞明王朝多年的內亂好象有平息的跡象。且明朝的統治還很穩固,滿清兵力本弱,即便出動漢蒙八旗,每次入關也不過是十萬人之數。

在皇太極看來,這點兵力顯然是不可能滅掉一個老大帝國的。就算滅亡了明朝,也不可能以區區十萬人統治老大帝國的億兆百姓。

不但皇太極這麼看,其他滿清貴族也這麼認為的。在建奴眼中,明朝也不過是一個用來度過機荒的大糧倉而已。

在真實的歷史上,就在九月一日這天,阿濟格手下的第一支軍隊將從冷口出塞。也就是喜峰口和山海關之間的狹長地帶,也就是後世的遷安縣。

在接下來的十餘日內,所有的入關清軍將盡數撤出。

也就是說,接下來,寧鄉軍不會在遇到任何一支建奴軍隊。就算他們想再覓戰機,也跑不過騎著快馬的建奴。也就是說,寧鄉軍現在可以進京城獻俘了。

可京營已經被建奴嚇破了膽子,如何肯現在回北京,說是怕半路上再遇到敵人伏擊。

這群老爺兵以前在京城就是紈絝子弟和浪蕩子,很多人都沒有經過軍事訓練,戰鬥力也就是地方鄉軍的水準。否則,高起潛帶領他們出京之後,不會一直在京城南部區域兜圈子,轉進轉進再轉進。

所以,對於孫元的提議,高起潛立即就否定了,說不急,一切還是等朝廷的旨意下來之後再說。

高起潛乃是司禮監內相,如今又做了京營的統帥出城迎敵。在出城之前,皇帝就頒下旨意,又賜下尚方寶劍,讓所有進京的勤王軍隊都歸他節制。也就是說,如今的高起潛代表的是天子的意志,對於京畿地區除北京城之外一切軍務都有臨機決斷之權。

如此一來,高起潛就成了孫元和王允成名義上的領導。

高起潛在出城之前自然知道京營是什麼德行,靠他們若是想同建奴打仗,死得不要太難看。不但京營,就算是關寧軍宣大軍過來,也肯定不死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