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89章 軍功授田,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因為東林或者說史可法,甚至就連弘光帝內心中也存在著借奴平寇的心思,所以,即便清朝大軍齊聚陝西,北方空虛,南明小朝廷依舊沒有北伐的心思。
他們倒是想讓清軍不受打攪地剿滅陝西李自成,可孫元卻知道這樣的機會難得,錯過只怕以後就再尋不到了。因此,他決定是時候將北伐提到議事日程。
弘治皇帝十十五日才登基為帝,到如今也不過一個多月。也就是說,孫元的北伐才準備了一個半月。打仗不是吼一聲將軍隊拿出去就行的,每次大戰役之前都要做完善的準備。兵器錢糧輿論。
更何況,寧鄉軍一下子擴軍一倍,新兵訓練軍械準備都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
據孫元測算,起碼還得有兩三個月才能徹底整訓好部隊。
到那個時候,李自成也已經完蛋了。
這也是一件叫人無奈的事情。
即便沃爾夫這裡信誓旦旦地保證最到再過三月,所有的軍械都能準備完成。可以應付一場大戰役的彈藥物資器械的消耗。
但孫元還是覺得不塌實,尤其是新兵的招募和訓練工作,因此才有這次春節前巡視整個揚州鎮的行程。
接下來,孫元還得去海門和崇明沙所,看樣子今年的春節已經沒辦法跟母親老婆孩子一起過了。
離開西亭,孫元有去了海門。
這裡原本就是老揚州鎮的地盤,自從崇禎十五年孫元移鎮揚州之後,他就讓手下軍戶在海邊的灘塗開荒種地,設定了兩個千戶所。
呂四場千戶所就是其中之一,在以往因為靠著海邊,經常有海匪出沒。官府就將沿海一百里之內的民戶都遷進內地,如此一來即便海賊登陸,也是搶無可搶。自從寧鄉軍建力了強大的水師之後,東海黃海的海匪已經被剿滅一空,海邊肥沃的土地自然就落到寧鄉軍手頭。
這兩年,隨著北方逃難而來的難民越來越多,再加上揚州鎮掏出大筆銀子和劃撥出大量無主的荒地供他們耕作。很快,海門這一帶就繁華起來。
當然,安置流民孫元還是附加了不少條件的。首先,你若想得到揚州鎮的照應,必須做孫元的軍戶;其次,你耕種這些土地是需要納稅的,平日裡還必須參加揚州鎮的訓練,戰時也有義務編入軍隊與敵作戰。
如果立了軍功,除了得到犒賞,在當年的夏秋兩季稅收上還能得到適當的減免。
明朝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百姓按照所從事的職業不同被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等,這也無形中將人分為三六九等。民戶的地位高過軍戶匠戶。按說,叫流民入軍戶籍,若是在太平年月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不過,如今亂世已經降臨,能有一口飯吃,也顧不得那許多。
不過,從民戶一下子變成軍戶,不少流民心中還是有些抑鬱,這一點孫元也是知道的。
……
如此一來,整個揚州鎮的軍戶就將身家性命牢牢地依附在孫元身上。如今的揚州鎮除去民戶不算,光吸收的軍戶就有四十多萬,再加上孫元可以自行任命地方官吏,儼然一個獨立王國。
到處都是平整的土地和新修的土坯房,阡陌交通,雞犬之聲相聞。
騎著馬走在官道上,看到這一片繁榮景象,即便被冷風吹得夠戧,孫元還高興地對身邊的管陶說:“管老闆,黃先生和你這兩年幹得不錯啊,光安置流民這一樁就能記一大功。”
黃佑從骨子裡來說是一個典型的明朝文人,從小學的就是修齊治平那一套,長在政才。若是在軍中訓練士卒在戰場是臨機決斷,卻是比不上費洪和傅山的。因此,這兩年來,黃先生逐步淡出軍隊,執掌起揚州鎮的民政,成為一眾文官之首。
實際上,這兩年黃佑還幹得真是出色。也讓揚州鎮在戰亂連連的江北成為一方樂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