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18章 未來,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盛夏即將過去,天氣莫名其妙地冷了下來,並沒有下雨。

這一年的秋天來得分外的早。

正值小冰河期最嚴重的時期,距離冶山劉良佐老營十五里的地方,孫元披著大氅立在一座小山上,放眼望去,突然發現四周都變成了黃色,草木都已焦枯。

冶山位於天長縣境內,這裡都是連綿的山地。之所以叫冶山,那是因為此地地下埋藏著豐富的鐵礦石。當地冶煉歷史可以上朔到戰國時期。

實際上,直到後世二十世紀,這裡還在開採,直到礦脈掘盡,這才被改造成礦業公園供遊人參觀。

當然,這裡的鐵礦石的品位實在不怎麼樣,以明朝人的科技水準,煉一斤粗鐵的成本卻要大大地超過本身的價值。所以,這地方在兩百多年前就停止冶煉,逐漸荒蕪下去。

冶山位於天長東南,正好處於南京揚州鳳陽三府的交界處,又是個高地,乃是戰略要點,易守難攻。所以,當初劉春從泰州西逃之後就將老營紮在這裡,劉良佐大軍東進之後,也選擇在此駐軍。

孫元所立的山丘下是一片小平地,一條官道從平地上穿過將揚州和六合連線在一起。這裡實在便宜,官道也有些荒廢,在山上等了半天,竟然沒看到幾個行人。地全是小山丘,樹木繁盛,人跡罕見,確實是一個伏擊的好地點。

大軍急行了一天一夜,終於抵達戰場。此刻,在山丘上,三千多士兵正坐在地上假寐。大戰之後,部隊沒有得到任何休整就奔襲百里,部隊都有些疲憊了。

此刻,秋日的豔陽從樹梢照射下來,班駁的光影落到士兵們滿是灰塵的臉上。那陽光落到身上,卻感覺不到絲毫的暖意。

在出發的時候,部隊已經換了秋裝,可所有人還是將身體縮成一團。

一呼一吸,口鼻間隱約有白氣噴出。

陽光中,黃色的樹葉搖曳不定,士兵身上的鎧甲也在發亮,天地之間一片明亮的燦爛。

戰馬口上都裝了轡頭,正趴在地上不滿地聳動著耳朵,騎兵小心地撫摩著它們的脖子。

看到鎧甲的反光,中下級軍官們小聲提醒士卒在身上套上大氅,以免驚動了敵人。

“這小冰河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結束,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長?”孫元苦笑著搓了搓已經被風吹涼的雙手。據他所知道,明末這場小冰河期要等到康熙初年才能結束。

現在的北方因為天氣實在太冷,農業已經徹底崩潰,地裡的莊稼歉收得厲害,大量破產農民逃亡,遍地都是災民。俗話說得好:無農不穩。

等到清初,天氣逐漸暖和,農業得到恢復,國家才安定下來。而入關的滿清才得到了漢民的認同,成為中原的主人。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康熙之所以成為所謂的“千古一帝”,那是因為他趕上了一個好時期,老天爺都在幫他啊!

如今,北京已經落到建奴手中,如果沒有東南的財富和大運河的漕運,他們在北京也立不了足。

如此一來,滿清上層就有兩個選擇:一,和以往南下入寇一樣,搶劫北京,席捲滿城的金帛女子退回遼東;二,大軍南下,進攻江南。

第一個選擇最簡單,反正建奴乃是漁獵民族,每次南下打草谷,不過是為了搶些過冬的糧草而已。問題是,隨著他們在遼東所佔的地盤越來越大,治下的百姓中漢民所的比例越來越大。很快,滿族就變成了少數民族。

如此一來,後金很自然地從漁獵變成了農耕,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關內無論是土地的耕作程度還是生活條件,都遠遠好過關外,沒有理由再退回去。

而且,這是建奴第一次打下北京這座同時代最大的大都市。城中的繁華已經耀花了滿清上層貴族的眼,他們已經沒有退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