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45章 冒襄的野望,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搞些吃的來!”

“取酒食來,快些!”冒襄急令手下準備。

大約是碼頭上的情形實在太亂,怕出事,說話間,冒家的四條小船已經蕩了出去,開始緩緩地起航。就有一個冒家的家人拿了一個食盒過來,一看到吃的東西,方以智眼睛裡的綠光更盛,如餓虎撲食一般衝了上去,抓起一隻燒雞就大口大口地啃了起來。

大約是吃得急了些被哽住了,方以智大聲地咳嗽起來,又提起酒壺狠狠地灌了一口,才平順了些。

燈籠的光線下,方以智滿嘴滿手都是油,面龐和雙手黑得如同煤炭,可餓成這樣,他卻顧不了那麼,只不住朝嘴了塞著吃食。

冒闢疆看得一陣心酸,想當初,復社四公子中排名第一的方密之是何等儒雅風流的人物,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吃相?

所謂復社,乃是崇禎二年成立的一個文社,由江南地區的幾十個文社組成,社中成員都是江南地區一等的人物。這十來年中,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物。比如張溥張採陳子龍,如今又有黃宗羲顧亭林張自烈等大家。

如今,復社諸生在一起磨礪文章,議論國政,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江南地區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甚至能夠左右南京政局。其中,他們幹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當年奸佞小人阮大鋮意欲在南京復起時,因不滿於阮大鋮招搖過市,貪贓誤國,曾聯名寫出《留都防亂公揭》,公佈阮大鋮的罪狀,迫使他“潛跡南門之牛首,不敢入城”。最後,只能狼狽地打消了重返政壇的念頭。

在現在的復社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和他冒闢疆。又因為他們四人都是出身名門,就被人稱之為復社四公子。

復社四公子之中,又以方以智為首。倒不是因為方以智年紀最大,而是他在科場上成就最高,前程最好。

同冒襄在科舉場上屢試不中不同,這個方以智卻是個考場高手,早在崇禎十三年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又考中了庶吉士,被選為翰林院編撰。他這年剛三十歲,在翰林院中算是個年輕人,有年齡優勢。做了編撰,那就是皇帝秘書。

後又在京任工部觀政翰林院檢討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講官。他在仕途上面就是奔著入閣為相去的。

如今,北京已經陷落,冒襄卻在靖江得遇故人,心中震撼的同時,又急欲知道北京的情形,忍不住連串發問。

良久,方以智將最後一塊雞肉吞進肚子,用油膩膩的髒袖子一抹嘴,突然放聲大哭起來:“崇禎皇帝,已然大行了!”

其實,崇禎皇帝大行的事情對於南京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最近一月以來,不斷有北京官員南逃,將這個消失帶到留都。於是,江南各地都是一片痛哭之聲。

這些人雖然是親歷者,可這話從侍侯崇禎天子的翰林院編撰口中說出來,卻又不同,這可以證明,崇禎皇帝確實是山陵崩了。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冒襄只感覺一陣頭昏目眩,他猛地抓住方以智,用力搖晃:“可是密之親眼所見。”

方以智一邊號哭,一邊叫道:“正是我親眼得見的,北京城破,大行皇帝自縊於煤山,當時我被賊人所獲,賊人派我收斂大行皇帝,又守靈三日。賊人兇殘,見我在大行皇帝那裡哭靈,就對我嚴刑拷打,直將我的一雙腳都打壞了。”

說著話,他挽起褲腿,兩腿的足踝上面有觸目驚心的兩個大傷疤:“當時……都能看到骨頭了……好在為兄我身子強健,還挺得住,這才趁賊人不防,從北京城中逃出生天……只可惜,從北京到江南何止千山萬水,到了揚州府盤纏已經用盡,本打算去找地方官府,可高傑和劉澤清南下,各地官員都時逃亡一空。為兄沒個奈何,只能一路乞討來到這裡,幸好遇到闢疆你,否則還真要做了路邊餓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