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641章 今日意,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字營和偉字營各有四千五百人馬,這兩營都配有火炮火槍和長矛手。

除了這兩營之外,還有騎兵軍,由湯問行帶。總數兩千,有戰馬四千匹。

這三支部隊加一起,總數達到一萬一千,表面上看起來,好象並不太多。

要知道,以前大明朝任何一鎮兵馬出征,怎麼說也能湊他個三五萬人。在朱仙鎮那邊,幾支明軍加一起都十多萬人馬了,這一萬一千人過去能派上用場嗎?

可別忘了,如今朱仙子鎮那邊的明軍雖然有十八萬,可大多是輔兵和民夫,真正上得了戰場的主力戰兵,加一起,能湊足一萬就算是讓人驚喜的了。而且,據孫元所知,左良玉手頭的家丁好象只要兩三千人。

而孫元手下這一萬一千人馬可都是真正的家丁級精銳,如果他願意,又不考慮部隊的戰鬥力,發動所轄的所有軍戶和民夫,五六萬人還是可以的。當然,這麼幹確實很威風,可這麼多人出動都要吃要喝,有必要都帶去嗎,兵貴精不貴多。

大約計算了一下,孫元感覺自己手頭的力量甚至比那十八萬明軍二線部隊好象要強許多。如果自己參加進朱仙鎮戰場,和李自成這個老朋友倒是可以打一打的。擊潰闖軍或許還有些力所不逮,可解開封之圍他還是有十成把握的。

料敵從寬嘛!

不過,寧鄉軍的其他將領可不這麼想。這一萬一千人馬中超過一般可都是經歷過山東血戰的老卒,寧鄉軍連戰連捷的,部隊中的將士們也都異常驕傲,反正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在孫元寫摺子請求朝廷調寧鄉軍入豫參戰之後,如蔣武和湯問行這些悍將都喊出“讓左良玉他們滾開,這河南之戰,咱們寧鄉軍包打了!”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溫老三甚至推出了“殺進開封去,裡面的皇公王爺多的是,到時候,一人一個宮娥綵女。”這樣的混帳宣傳口號。

這已經是明朝版的“打進開封去,一人一個女學生”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寧鄉軍已經投降了李自成,搞得孫元哭笑不得。

部隊休整了三年,除了水師月月打仗,其他人都要被憋瘋了。如今,眾人戰意沸騰自然是好事。

問題是,還有一個月朱仙鎮之戰就要開打,到現在寧鄉軍是否能夠出兵,朝廷還沒有準確的答覆,這讓孫元心頭一陣急噪。

據說孫元所知,朱仙鎮大戰之後,朝廷再無餘力救援開封。在經過長期圍困之後,開封斷糧,人相食。九月十五日這天,李自成挖開黃河,水淹汴梁。開封陷落。

開封陷落,河南不保,河南不保則失中原,形勢頓時逆轉。

揚州鎮雖然已經全體動員,可從揚州去開封要穿越兩個省,路上就算再快,也得走一個多月,甚至更長。如果再不出發,只怕就遲了。

孫元決定再跑一趟南京兵部,看南京兵部能不能同意自己出徵的請求。他心頭也是迷糊,按說,自己也算是簡在帝心之人,寧鄉軍前些年可是在北方打出赫赫威名的。但無論是松錦還是河南這種要緊的戰役,自己都沒有份兒參加,這個崇禎皇帝究竟是怎麼想的啊?

一連三道摺子,皇帝都留中不發,不給一點回信,沒辦法,只能走南京兵部這條路子了。

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北京南京各有一套政府機構,各部院大臣的品級相同。南京這邊依舊設有六部,和六部尚書。只不過,南京的政府機關說穿了就是養老院,平日並不怎麼管事的。各部的尚書不是年齡到了,被派到這裡來做一任尚書退休,就是在北京政治鬥爭失敗,跑這裡來隱付忍受,看以後能不能再來一個東山再起。

不過,如果嚴格來說,他們手頭的職權和北京各大衙門相同。

孫元所領的揚州鎮,除了對北京兵部負責外,還歸南京兵部管轄。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