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640章 一片糜爛,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內戰事的糟糕程度,尤勝於遼西戰場。
首先是張獻忠再反谷城,並與羅汝才在房縣匯合,後有打敗左良玉大軍,殲滅左部萬餘人。
左部大敗的訊息傳到京城之後,崇禎皇帝大怒,下令將熊文燦和河南總兵張任學革職,又嚴令各敵總督和馴服合理圍剿。
張獻忠的反叛說明熊文燦主持的撫局徹底破產,作為他的舉薦人,楊嗣昌自然要負主要責任,自然要上疏請罪,並請辭去內閣閣員一職。
好在崇禎皇帝對楊嗣昌非常信任,就將他的請辭摺子給退了回去,讓他依舊回內閣佐理。不過,湖廣局勢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實在需要一名大員主持剿局。於是,聖旨下來了,命楊嗣昌以禮部兼兵部上述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出任總督,賜尚方寶劍,各省兵馬都會其截止。
如今的朝廷已經沒有幾個知兵的大員,楊嗣昌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對於他,崇禎皇帝還是包有極大期望的。
楊嗣昌到襄陽主持剿局之後,張獻忠知道他的厲害,心頭犯怵,加上又頂不住朝廷大軍的公式,便率部西進,進入川陝交界的山區。
楊嗣昌不愧為明末明朝方面少有的軍事家,在他的主持下,左良玉部終於在陝西官兵的配合下,在四川太平,也就是現代的萬源縣瑪瑙山截住了張獻忠主力。
一場大戰,張獻忠大敗,損失三千五百多精銳士卒,就連軍事潘獨鰲也被生擒活捉。
當時的張獻忠號稱十萬,可農民軍都是流寇,沒有固定的根據地,沒次流動作戰都是拖家帶口。幾萬人馬中,扣除老弱婦孺和輔兵,其實沒多少人馬。所以,這三千五百多精銳的損失,對他來說幾乎是傷筋動骨。
在接下來一斷時間裡,張獻忠除了逃跑還是逃跑,殘部進入川陝交界處的山區,要徹底剿滅他,也就是時間和耐心的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徹底失敗。
不得不說,楊嗣昌確實能打,配得上戰略家的稱號。
可惜楊嗣昌這人大概是在朝堂裡呆的時間實在太久,沒有多少基層工作經驗。加上性格上又獨斷專行慣了,缺乏妥協的藝術和圓滑的處世手段,或者說心胸不夠開闊。
連戰連捷,屢立大功之後,左良玉驕傲起來,漸漸不把楊嗣昌放在眼裡,讓楊閣老非常不滿意。
其實,明朝帶兵的大將都有些驕橫,必要的時候安撫一下就是了。打個比方,如果這次帶兵的統帥換成天啟年間的孫承宗,對於左良玉的驕傲,也就一笑了之,只要你能打勝仗就可以了。至於你是否尊重上司,倒不要緊。同國內戰局比起來,私人恩怨又算得了什麼。
不過,楊嗣昌是什麼人,他可是連盧象升都敢朝死裡整的人,還怕你一個小小的左良玉。於是,他就將手頭的資源朝陝西總兵賀人龍那邊傾斜,開始扶植起這個聽話的大將軍。
不過,這自然引起了左的消極怠工,進而影響到追剿張獻忠的戰事。畢竟,左部的力量比賀人龍有大得多。最後,楊嗣昌沒辦法,又放棄了賀人龍,轉而支援左良玉,這又引起了賀的不滿。兩位大將和楊嗣昌漸漸失和,都不願意再替楊嗣昌賣命。
張獻忠利用這次機會,躲過追捕,帶兵進入四川。
四川多年沒遇到過戰亂,四川兵根本就沒任何戰鬥力,農民軍一入川,就壯大起來,巴州廣元棉竹劍閣等要地逐次陷落。
等到楊嗣昌移師重慶,成都以北的什邡廣漢金堂簡陽資陽也落入敵手。這一片乃是成都平原的核心區域,乃是農業主產區,地方富庶,人丁繁茂。得到極大補充之後的張獻忠一飛沖天了。
十一月,張獻忠又拿下瀘州隆昌。後來有拿下巴中,或許了戰略的主動權,開始主動向楊嗣昌發動進攻。並於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三日,在開縣大破猛如虎部。朝廷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