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620章 安排,國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甌,細剝小庭幽。聽太初你這麼一說,倒是激起了老夫的遊興。能夠老於蘇州,也是不錯啊!”
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當下就商定,等孫元在北京完婚之後,二人就一同去江南。
劉宇亮畢竟是個文人,身上自然有一股浪漫主義氣質,當下決定舉家搬遷去江南。反正修宅子的錢是孫元掏腰包,卻之不恭。
見劉閣老將來終於不用死在四川那個大屠場裡,孫元心懷大暢,就問他自己在揚州獨領一鎮的事究竟是怎麼得來的。
劉宇亮說事情其實很簡單,以孫元的功績,出任宣府總兵官率領寧鄉軍,拱衛京城西北大門,抵禦建奴南侵自然乃是最家人選。不過這卻觸動了楊嗣昌在宣大鎮的利益,自然要受到強力反對。再加上孫元在盧象升靈堂上那一幕有觸怒了崇禎皇帝,於是楊嗣昌就藉機要想將孫元趕出京畿。
象一鎮宗兵官這樣的重大人事任免,按照明朝的制度,可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就算的,要經過內閣和六部討論。
這個時候,孫元撒出去的那十多萬兩銀子終於發揮作用了,文官們都紛紛說以寧鄉軍的功績和戰鬥力,正該用來守衛過門,豈能因為一首《訴衷情》一副輓聯,就治他的罪,這不是閉塞言路嗎?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於是,文官們就開足了馬力攻擊楊嗣昌。
明朝的文官們愛錢可是沒有什麼底限的,他們可是連張獻忠的錢都敢拿的。當年張獻忠受招安的時候,為了保留部隊編制,並被朝廷安置在谷城,派人進京見人就給錢。如此,張獻忠才能儲存實力,才有現在的在反谷城。
不過,文官們還是有個讓人敬佩的優點——既然得了你的錢,那是真得要給你辦事。
楊嗣昌頓時有些承受不住,可宣府乃是他的後花園,自然容不得別人染指,就咬牙硬扛著。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人丟擲一個解決方案,說孫元功勞實在太高。於情於理,都給獨領一鎮,如此能能人盡其用。最近,湖廣賊軍再起,須防備當年滁州之事再起。鳳陽總督馬士英那麼雖然有不少人馬,可都是新軍,能夠上得了戰場的也不過千餘。再加上南京軍,也不過數萬戰兵。這點兵力,用來拱衛南京顯然是力有不逮。如果賊軍東進,一旦漕運斷絕,江南糜爛,這北方几省還如何維持得下去?
既然江南如此要緊,得選一員虎將鎮守。不如將孫元派去揚州,既可守衛南京,又可保住漕運鹽運不失。
這個提議一出,大家都是紛紛附和。
楊嗣昌只要能夠將孫元和寧鄉軍趕出京城就好,至於他去什麼地方做什麼官,也懶得理睬。
而且,作為明末最有戰略眼光的軍事家,楊嗣昌自然知道揚州在明帝國政治中的重要地位,那可是大明朝的錢袋子啊!讓孫元去鎮守,確實是一個恰當的安置。
想了想,於是,大家就各退一步,商議出在揚州另設一個揚州鎮,然後報到皇帝那裡去。
崇禎皇帝現在對孫元已經起了戒心,見滿朝官員都商議出這麼一個安置方案,也覺得不錯,就寫了聖旨,用了印,算是點頭同意了。
聽劉宇亮說完,孫元算是徹底弄明白這其中的波折,撫掌笑道:“閣老這一招以退為進之計,果然極好,末將佩服!”
“還不是那個傅山在盧公靈堂上胡言亂語,觸怒了天子。想不到卻是歪打正著。”劉宇亮搖頭:“這個狂生,真是狂悖啊,險些壞了太初的好事。”
“歪打正著……”孫元一呆,回想起那日傅山的言行,突然開始懷疑這傢伙是故意的。
正在這個時候,就看到餘祥站在月門口不住地對孫元遞著眼色。
孫元走過去,低聲問:“小余,怎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